“爷爷奶奶们,今天有红烧排骨、鱼香茄子、西红柿炒蛋,还有咱们特色的炕洋芋!来村上吃饭在群里留个言,我们好准备足够的分量!”“要得,食堂的炕洋芋,我来一份!”“今儿我家里请人帮忙干农活,走不开了!”清晨7点,重庆市奉节县龙桥土家族乡九通村网格群里热闹非凡。
九通村位于渝鄂交界,村里年轻人大多在外闯荡,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儿童。“小饭碗”里装着“大民生”。为更好服务偏远地区留守群众,龙桥乡按照“政府统筹、多方协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保障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盘活原烟草站、库房等闲置用房,建成运营“双网格+孝善食堂”服务联合体。
“我和老伴年纪大了,在家做饭有些力不从心,有时候就随便对付一口。现在好了,孝善食堂就在家门口,饭菜既可口又实惠,几块钱就能吃得很丰富,真是省心又省钱!”村民杨奶奶提及村里的孝善食堂,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除了孝善食堂,龙桥乡还充分挖掘村党群服务中心“边角闲房”,改建闲置办公室和院坝角落,配备读书室、健身室等各类活动场地,实现村级的功能叠加、资源共享和服务提效。住村委会对面坡上的王奶奶,笑呵呵道:“农忙之余,我下午常来这儿打打羽毛球,活动活动筋骨,累了就在食堂吃上一顿,再回家歇歇,这儿人多热闹,心里头也暖和!”
自“双网格”工作开展以来,龙桥乡依据“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其他各类力量”的“1+3+N”模式,选优配强网格长14名,专(兼)职网格员38名、网格指导员11名,同时积极整合党员干部、退休教师、志愿者等N力量78人,推动资源向网格汇聚、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
龙桥乡巧妙融合14个线下网格与22个线上网格群,持续探索“服务+守护”新模式,拓展为民服务半径,切实增加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服务需求,温暖“一老一小”群体,惠及村民1000余人次,构建起一张覆盖全乡的互助信息网络,村民间的互帮互助、信息共享变得触手可及,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
九通村民在党群服务中心打羽毛球。(资料图)
九通村民在孝善食堂吃饭。(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