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进群众心坎 “驻”力乡村振兴——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印象
2024-07-16 10:4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永组宣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忘不了村里每一张熟悉的面孔和笑容,更多的是牵挂与不舍,千言万语,难说再见,感恩相遇,驻村无悔。”这是福建省龙岩市项目开发中心派驻永定区高头镇大岭下村第一书记郭才申在任职期满座谈会上的深情发言。

  2021年7月,永定区78名驻村党员干部怀揣着对农村、对群众的朴素情感,肩负着组织重托,迅速转换角色,扑下身、沉下心、扎下根,团结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抓党建、促发展、惠民生,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力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峰市镇河头村驻村第一书记戴燕清(左二)和河头村“两委”干部喜迎莲雾丰收。(永定区委组织部供图)

  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好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基层堡垒坚强有力,乡村振兴步伐才能蹄疾步稳。”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永定区交给广大驻村第一书记的首要任务就是聚焦组织振兴,建强村级班子,将农村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龙岩市发改委驻村第一书记戴燕清牢记这一首要任务,派驻永定区峰市镇河头村后,第一时间入户走访,开展调研摸底,全面了解村党组织班子、党员队伍等情况,抓住河头村作为永定区村级换届选举示范点的契机,鼓励退役军人回乡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换届后,班子结构更优、活力更强、整体功能明显提升。同时,围绕“打造过硬党支部”工作要求,采取“1+1+1”方式(即班子队伍一起抓、思想观念一起带、乡村振兴一起干),认真落实永定区委“红领在行动 产业党旗红”党建品牌创建工作部署,立足河头村自然人文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现状,推动农村环境不断升级、民生建设不断完善、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真正扮靓“面子”,美化“里子”,让乡村振兴有“路子”。

  如今的河头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提升,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平安库区先进村、生态村,省十佳小康库区村、福建省森林村庄、市十佳乡风文明村、市级文明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

  固本强基,建好农村党组织,是驻村干部的职责所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全区驻村干部协助当地党委顺利选拔出一批政治素质好、能力素质强、群众口碑好、服务意识强的“能人”“强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三年时间里,永定区第六批驻村干部制定和完善支部相关村级制度310个;协助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29人,发展党员195人,吸引上千名优秀年轻人回到村里创业,为乡村振兴打造了一支高质量的生力军。

  调整产业,拓宽渠道,当好乡村振兴的引路人

  村无产不兴,民无业不富。村财和群众增收是驻村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永定区培丰镇山地和矿产资源丰富,是福建省的主要矿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培丰镇洪源村因煤而兴,但随着资源型产业的衰退,村里失去了经济支柱,成为了省级贫困村,村内荒地众多、杂草丛生。

  “荒地里杂树有碗口粗,杂草都没过成人的腰间了。”龙岩市水利局派驻洪源村第一书记罗荣林回忆起刚到洪源村时看到的情景。

  “作为村里的领头羊,我们深知产业的重要性,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增加村民收入、帮助村财增收,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罗荣林直面问题,通过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实地调研和集体讨论研究,与村“两委”共同拟定“盘活土地资源,实施抛荒地烟稻轮作”的发展思路。在全区率先成立党支部领办的土地流转合作社,2023年复垦并种植150亩烤烟,种烟纯利润接近20万元,抛荒地流转复垦的做法,得到市区领导肯定,在全市进行推广。创新烤房建设模式,用好用活上级补助政策,新建烤房22座,在全市范围内率先用光伏屋顶替代树脂钢瓦,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实现年租金5.4万元。2023年,洪源村村财收入超过50万元。罗荣林驻村三年,先后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洪源村实现了四个“从无到有”,即“从没有产业到多产业支撑、村财从零收入到存款几十万、村集体资产从单一到多元化转变、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转变。洪源村先后被评为“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市“十佳产业兴旺村”。

  如今的洪源村,一块块规整、连片的土地顺山而下,机耕路、引水渠点缀其间,田间传来农民的欢声笑语……

  据统计,第六批驻村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各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村集体新办村级经济实体67个、培育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49人、投入农村经济发展8116万元。2023年,各驻点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达23.48万元。

  扎根农村,用心用情,当好农民群众的贴心人

  “村民的事,不论大小都是我们党员干部的事。”这是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团派驻永定区虎岗镇虎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文环常挂在嘴边的话。

  2021年,张文环到任之初,就碰上了问题。“7月是台风季节,按理说库容应是满的,但当时只有三分之一库容。”看到红领巾水库近乎干枯,晚上12点,还有老人守在稻田等水灌溉,张文环深感揪心。如何才能为群众存住一汪清水?张文环在充分调研后,积极向上争取了19.7万元资金,带领虎西村“两委”干部向茫荡洋大山脚下的虎西大峡谷出发,修建了一公里长的引水管,对红领巾水库库区进行水源补充,增加水库的灌溉能力,解决了下游近2000亩耕地灌溉难的问题;利用9万元资金铺设了1200米的灌溉水渠。为村民的耕作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岐岭镇下山村位于永定区东南部,金丰大山腹地,距城区25公里,是著名的革命基点村,红色资源丰富。全村总人口2068人。初到岐岭,作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派驻永定区岐岭镇下山村的第一书记的付华顺便把自己的微信名字改成了“下山第2069号村民”,在他看来,来这驻村,自己就已经是村里的一员了。

  来到下山村后,看到一路的泥泞,付华顺决心改善群众出行条件。2021年11月实施了下山村大塘里至大坪村道硬化项目和后山传山路硬化项目,总投资近14万元,建成了长达300多米的两条村道,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一次走访中,村民向付华顺反映农田灌溉水渠年久失修破损。因事关农业生产,他便多次到现场察看,听取群众的意见,并与村两委商量,决定修复水渠。2022年4月,投入近7000元修复了近200米长的灌溉水渠,解决了农田用水问题。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真情。福州大学派驻金砂乡西田村第一书记李顺辉积极架设“校地”桥梁,为金砂小镇发展贡献“高校智慧”;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派驻抚市镇五湖村第一书记李园军积极争取修缮资金,让泽东楼成为学生研学旅行热门地;福州大学派驻仙师镇务田村第一书记蔺际俨开设“老蔺驻村记”视频号,为讲好永定乡村振兴故事“发声”“发力”;福建省文旅厅派驻龙潭镇枫林村第一书记叶品浩推进“认种”与“助农”相结合,让“撂荒地”变为“丰收田”;福建省文旅厅派驻湖坑镇洋多村第一书记廖强推进洋多村“白手起家”发展产业……

  三年来,永定区驻村第一书记进村落、走田头,深入村里的每家每户……他们聆听群众心声,一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添彩增益,共向上争取项目912个、各类帮扶资金3.96亿元,慰问特殊群体1200人次,发放各种物资及慰问金达130余万元。

  入百家门、知百家情,帮百家忙、解百家愁。永定区78名驻村第一书记驻村驻心、无私奉献,用行动讲述“驻村人”的担当、用脚步丈量“驻村人”走进民心的历程,唱响了“三年驻村路,一生驻村情”的高昂旋律。

责编: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