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紧盯下一轮村“两委”换届需要和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牢牢把握“储、育、用”三个环节,扎实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目前,已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937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844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秦州区严把“三个关口”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扩容村级干部“蓄水池”。严把资格条件关口。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确定“4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项硬指标和“对党不忠诚不老实”12项负面情形,确保后备力量“入库”即达标。严把程序步骤关口。区四大组织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区级党员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包联乡镇、担任组长,按照安排部署、调查摸底、提出人选、研究确定、精准建库的方法步骤,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937名,其中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844名。严把资格审查关口。由区委组织部牵头,会同纪委监委、政法、公安等7家单位,对3877名初步人选进行联合审查,确保后备力量数量充足、质量过硬。
秦州区通过“三个方式”培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注重政治引领。充分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课开讲啦”等活动,强化后备力量理想信念教育。注重联系帮带。建立“4+1”跟踪培养帮带机制,由包镇区级领导、镇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组成结对帮带团,按照“一带一”“多带一”的方式,教方法、传经验,帮助尽快成长成才。注重实践锻炼。围绕产业培育发展等乡村内容,采取跟岗锻炼等方式,加强对后备人员的常态化教育培训,引导参与日常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全面提升村级干部后备力量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能力。
秦州区完善“三项机制”促进培养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提振他们干事创业“精气神”。建立分级管理机制。按照“一镇一册、一村一簿、一人一档”要求,区委组织部建立信息库,镇党委建立花名册,村党组织建立管理簿,实行“一人一档”统一管理,如实记录后备力量现实表现,作为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坚持动态摸排、及时储备,每半年开展1次谈心谈话,对表现不佳的随时调整。持续加大对本村优秀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摸排力度,对新发现的优秀年轻人员,按照程序及时补充储备。建立备用结合机制。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鼓励62人参选为村民小组长、推荐7人竞聘为治理网格员。根据村班子中期评估拟在下一轮换届时使用800余名,充分调动村级干部后备力量干事创业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