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60个大学生,昔日穷山窝何以成群飞出“金凤凰”
2022-10-18 11:0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一个村十年走出60个大学生,乍一看,成绩也许不算“亮眼”,但对于昔日贫穷落后的广西百色凌云县浩坤村来说,实属不易。

  近日,在广西凌云县浩坤村新学期奖学座谈会上,考上大学的瑶族学生韦华东领到了村里奖励的1800元奖学金和1只行李箱,他激动地表示:“一定时刻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牢记家乡父老的期盼,努力学习成才,报答社会!”

  韦华东是浩坤村走出的第70个大学生,也是2012金秋以来的第60个大学生。非凡十年,浩坤发生了什么?

  回溯到十年前,地处百色大石山区深处的浩坤村虽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但峭壁林立没有公路,村民外出要在浩坤湖上划着竹排走一段水路,再徒手爬上70米高的“猪笼洞”,翻山越岭,花4个多小时才能到达集镇。吃玉米糊、住茅草房、喝望天水,曾经是这里的生活常态。层层大山锁住了浩坤村的发展活力,也绊住了学子们的求学之路。直到2005年打通了出村隧道,浩坤村才迎来发展转机,并在2007年“破天荒”地走出了第一名大学生。

  2013年以来,村党组织带领群众拓宽公路隧道、修筑通屯道路、开展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终于拔了“穷根”、换了“穷业”,推动昔日“穷山窝”蜕变成“新桃源”,建成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从村里开车到集镇只需要15分钟。村民通过资源租赁、门票分红、景区就业、旅游民宿等途径,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再也不用为交不起学费、山路难走而发愁。“过去连做梦都想不到每一个屯都能通硬化路,想不到在家门口就能创业就业,我们的‘大学梦’也终于在年轻人身上实现了!”老支书劳可先感慨地说道。

  这些年来,为了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有保障,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干部逐户逐人核实情况,积极为在校学生申报学前教育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高中生免学杂费、雨露计划、助学贷款等各类教育帮扶政策,实现“应补尽补”“应帮尽帮”。村民罗玉直是典型的因学致贫户,过去靠种地和务工的微薄收入供4个孩子读书,生活非常艰辛,在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下,3个子女得以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并找到稳定工作,小女儿正在读大学,每当说起自己的4个孩子,他总是激动而满足地说道:“没有国家的好政策,没有帮扶干部的倾心帮助,我不可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经济上的“墙”推倒了,精神上的“墙”更是要花大力气推倒。为了扭转部分村民不重视教育、学生厌学的现象,驻村干部深入开展“第一书记夜话”活动,组织村民回顾艰苦奋斗历程,探讨发展致富路子,引导村民重视子女教育、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同时,组织开展“第一书记进校园”活动,驻村第一书记经常深入学校为学生授课,以自身成长经历激励学生努力读书成才,还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源完善教学条件,先后为村小学引进6名支教教师,给学校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为杜绝学生辍学现象,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建立分片负责、联系到户到人制度,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的沟通联系,及时介入有辍学倾向的学生家庭,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切实为学生及家庭排忧解难,连续多年实现“零辍学”目标。

  为进一步营造崇文重教的良好氛围,强化正向引导作用,浩坤村还着力构建助学长效机制。在驻村干部的积极争取下,爱心企业慷慨捐资助学,建立了30万元的“瀚德-浩坤启智基金”,每年拿出1.5万元资助考上大学、示范性高中等品学兼优的学生;实施“浩坤-必晟助学圆梦计划”,每年出资2万多元资助5名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跟踪帮扶至大学毕业为止。村里每年还从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部分福利费,资助品学兼优或家庭困难的学生。“这几年驻村第一书记为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助学机制,我们更有信心把孩子培养好了,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学子发奋读书、走出大山!”村民劳可行信心满满地说。

  十年60个大学生,是浩坤村昨天的发展缩影,也是今天的发展基础,更是明天的发展底气。村党组织将继续推进教育发展、人才振兴,努力让大山飞出更多“金凤凰”,书写更加辉煌的村屯振兴篇章。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派驻凌云县伶站瑶族乡浩坤村第一书记陈思东)

责编: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