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李冬平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回到家乡广西陆川县乌石镇陆河村。作为一名流动党员,他在走亲访友间隙去了一次村委会,接受最新一期的党员培训。“以前党员培训要去县里或镇上,往返一次就要2个多小时,现在培训就在家门口,方便多了。”李冬平说。
为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学习难到位、培训难开展、教育难跟进”的“三难”问题,陆川县充分考虑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15分钟学习圈”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模式,利用春节前后流动党员集中返乡的时机,将“党员进党校”轮训培训部分班次安排在党校村(社区)教学点。
“我们村下辖35个村民小组,县委党校利用村委会大会议室设置了教学点。”沙湖镇长沙村党总支部书记徐玉军介绍,“以村委会为中心,15分钟各村民小组基本都能到,让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高效、优质、便捷的教育培训。”
陆川县指导基层党组织以党支部为单位核准流动党员名册,核实流动党员的姓名、居住地、联系方式、流动情况等基本信息,建成流动党员“一支部一表、一镇一册、一县一库”。“2024年流出党员1493名,流入18名,底数清、情况明,保证了流动党员在轮训培训中‘不漏学’‘全覆盖’。”陆川县委组织部组织二股股长蓝斐介绍。
围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陆川县构建“党校+N”现场教学基地模式,精选了珊罗镇田龙村竹园屯乡村振兴示范点、陆川猪三产融合产业园等10多个具有浓郁“陆川味”的现场教学点,有效激发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在广州市白云区工作的大桥镇唐侯村村民陈春娜说,“这次回乡参加镇组织的培训,直观感受到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回家工作的决心更坚定了。”
“目前,依托县镇两级党校和村级教学点面向流动党员开展的轮训已有9期,培训人数近300人。”陆川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丘柳森说,“接下来,我们将精细化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周期律’,用好用活‘15分钟学习圈’,实行长短结合、统筹有序、分期分段的灵活办班方式,及时为外出党员充电,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更有力度、温度。”
本报记者 尹丹丹 通讯员 黄鈺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