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什么产业,既少走弯路又收益较快?这是很多村干部都在思考的一道命题。
地处乌蒙山深处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龙街镇龙河村交出的“答卷”,给人启迪。
樱桃种植户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程丹 摄
从“一句话”到“大商机”
走进初夏时节的龙河村,只见山峦叠嶂、河谷飘香,万亩樱桃园果实挂满枝头。
2015年前,这里的樱桃只是农家散种,当做零嘴来吃,并不带来效益。村民刘秘岐记得,一次有几个外地人到村里游玩,随手摘了几个樱桃尝尝,觉得特别好吃,于是拿起一颗樱桃问:“这么大的,多少钱一斤啊?”刘秘岐看也没看,“不要钱,喜欢就多吃点。”
从游客诧异的眼神中,刘秘岐猜想,想必大山外面樱桃是个“值钱货”。随着游客的讲解,刘秘岐明白了,樱桃不但可以卖钱,而且果径越大越值钱,越往大城市越好卖。刘秘岐头脑灵光,从中看到了商机,带着几个哥们一起种樱桃,辗转一个多小时山路拿出去卖,后来交通方便了,就用拖拉机拉出去卖。眼看樱桃能卖上好价钱,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自留地里种樱桃树。
随着龙河村通组路、入户路、串户路一条条修通,樱桃的出山路更畅了。2015年,镇里引导大家发展规模种植,还带着村民走出去学技术。2016年,龙河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樱桃种植管理越来越规范,樱桃园吸引了周边游客自驾体验采摘乐趣。
村书记郑国斌介绍,龙河樱桃园日均吸纳本村及周边500余人就业,日均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小小樱桃不但鼓起了村民腰包,带火了集体经济,也成为特色优势产业。
从“一棵树”到“万亩园”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说起龙河村樱桃种植历史,92岁的夏庆荣老人说,至少也有上百年,村里那棵樱桃树王,就是100多年前村里一户人家从外地带过来的树苗移栽的。“没想到,这小果果现在竟然成了‘金果果’。”
龙河村三面临山,拥有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温偏高、湿度较好、光照充足等优越条件,非常适宜樱桃生长。于是,从一棵樱桃树,到三三两两种植,樱桃树就这样种开了。只是由于以前交通滞后、信息闭塞,龙河村的樱桃不被外界知晓。
龙河村党支部趁势而上,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让老产业发新芽。村书记郑国斌说,通过吸引能人入股,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种植。这样村民除打理自家樱桃园外,还可以在家门口务工。几年时间里,从村“两委”带着村民干到村民主动干,满山的包谷林逐渐被樱桃树取代,就连几百亩荒山也以“背土填坡”方式种上了樱桃。现在,龙河村樱桃种植面积达1.1万亩,樱桃产业覆盖全村728户2650人。
从“一业旺”到“多业兴”
种植形成规模后,龙街镇党委、政府再次转变思路,瞄准“龙河樱桃”的经济价值、旅游价值及生态效益,打造“农旅结合”精品樱桃园。
号令一出,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开了起来。游客采摘樱桃、吃农家饭,村民在家门口赚得盆满钵满。
“眼下,我们村正着力推动樱桃产业提质增效。全村种植水晶樱桃11000余亩,其中挂果7000余亩,年产量近200万斤,年净收入约590余万元。”郑国斌掰着指头细算收入账,激发了大家的信心。
龙河村樱桃产业,不仅拉动农旅结合,还延伸到林下产业。目前,樱桃地里种植林下魔芋400亩、蔬菜50亩、板栗50亩、核桃30亩;还发展林下养蜂,蜂箱规模达到240箱。樱桃采摘结束后,村民们忙林下种养业,一年到头有事做。
“龙河村很美,没有闹市的喧嚣、没有嘈杂的汽笛,是休闲的好地方。”正在园里采摘樱桃的游客张阿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