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有655户1631人,其中脱贫户201户808人,监测户15户50人,低保户60户174人……”新选派到贵州凯里市湾水镇格种村的驻村第一书记杨通权迅速进入角色,“驻村工作记录本”上面满满当当记录着各家各户的情况。自从机关干部的身份转变为驻村第一书记后,他觉得肩上责任更重了,干事劲头更足了。
近年来,凯里市坚持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到村帮扶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招,着力在“选”上下功夫、在“育”上做文章、在“管”上出实招、在“用”上求实效,锻造一支建强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在“选”上下功夫,找准“切入点”,选出“好苗子”。严格对照“资格条件5条”“负面清单9条”,把好人选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按照“先定村、后定人”思路,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组织审核”的方式,将派驻村(社区)需求和选派干部专业背景、工作经历、个人特长、所在单位资源等特点科学搭配、优化组合、编组编队,实现“人”与“村”优势互补,保证选优派强。同时,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和“退一补一”的原则,持续优化驻村干部队伍结构,着力涵盖各领域人才,择优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不断输入新鲜血液,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目前,全市向“五类村”持续选派了驻村干部282名,其中驻村第一书记94名,驻村工作队员188名。
在“育”上做文章,锚定“着力点”,育出“好队伍”。聚焦驻村干部“干什么”“如何干”的问题,实施分类施教、定期轮训、全员培训的驻村队员培训工作机制,将驻村人员教育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依托“乡村振兴大讲堂”、党校等平台,通过“课堂+实践”“党性+业务”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市驻村干部定期开展理论讲解、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及经验交流等全覆盖轮训,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同时,建立“老带新”帮带机制,由老驻村队员负责帮带新驻村队员熟悉村情、人情、产业发展等情况,帮助驻村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全面熟悉掌握驻村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目前,全市共开展驻村干部培训282人次。
在“管”上出实招,把握“结合点”,管出“铁肩膀”。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推行驻村干部履职“双清单”制度,将驻村干部年度帮扶计划和任务清单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依据,并在职级晋升、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等方面向一线干部倾斜。采取自我汇报、查看实绩、群众评价的方式,定期对驻村干部进行分析研判,精准掌握驻村干部在岗履职、管理服务和政策落实情况。用好正向激励,严格落实工作经费、健康体检、购买人身意外险等保障,通过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等活动,及时纾解驻村干部心理压力,了解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后顾之忧。目前,组织282名驻村干部参加谈心谈话活动,从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中提拔使用、职级晋升24名,切实激励和引导广大干部积极投身基层、建功一线。
在“用”上求实效,夯实“落脚点”,用出“动力源”。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伍真帮实驻作用,帮助健全村党组织体系,抓好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等工作,深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三项赋能”行动,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做好党建指导员。按照“四联双增”模式,制定村级集体经济3年发展规划,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做优做强土特产,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当好发展领航员。推进“能人回村”工程,通过成立能人理事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推动各项资源向农村聚集,建立村级乡土人才信息库,积极储备村级后备力量。同时,以乡村治理行动促进群众共商共治、共建共享,干好群众服务员。今年上半年,全市组织召开能人座谈会70余次,培养村级后备力量577人,争取协调项目69个,有效解决群众困难问题902个,办理实事195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