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农忙时节,天刚刚亮,贵州省余庆县敖溪镇官仓村村民徐华成准备好装稻谷的袋子赶往自家地里,他联系了村合作社的农机员来收割水稻。农机下田,不到一个小时,一亩谷子便收归完毕。“现在种水稻有了更多盼头,以前余粮拉到街上散卖,价格又低又不稳定。现在大米加工厂建到了家门口,便捷又省心。”说到种水稻,他脸上满是笑容。近年来,官仓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官仓贡米历史品牌优势,打造官仓大米品牌,官仓大米目前已经走向全国多城。
和贵州许多村寨一样,农业种植一直是官仓村的传统产业,但因官仓村沿河而建,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优势明显好于其他村寨,因此水稻种植成为官仓农业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
“以前官仓水稻种植主要以传统的家庭自种自销为主,水稻品种、种植标准、销售渠道不统一,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难以激发出官仓的种粮优势。”敖溪镇官仓村第一书记何亚飞说。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19年9月在官仓村“两委”牵头下,注册成立村级供销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将农户集合起来,集中发展水稻种植、销售一体化,提升水稻种植的集约化水平。初步实践表明,仅靠合作社难以激发农业种植附加值,种植分散、销售不统一的问题仍然严重。官仓村党总支副书记冉刚男说:“合作社对接的都是县里面的小型稻米加工企业以及学校食堂、政府食堂等小采购商,销路和价格都不太稳定。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2021年,在敖溪政府大力支持下,官仓村探索“村企”联建,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争取政府资金500万元,招商引资1000余万元,引进贵州黔农实业集团,规划建设黔农官仓精米加工厂,延伸水稻种植产业链。2023年2月,现代化的黔农精米加工厂正式建成,实现了大米自动化加工,从烘干、脱壳、去皮、精分到包装,实现了机械一体化作业。9月下旬,加工厂投入生产,主要以粮食加工和销售为主,后期将辐射带动敖溪镇周围3个乡镇粮食加工产业化。
在建设加工厂的同时,村里也在积极推进水稻种植走向规范化、规模化、精细化。一方面,村合作社与黔农精米加工企业合作,订单销售,企业从品种、种植规程、防治病虫害到市场销售实施统一服务,群众减少了很多操心事。另一方面,为节本增效,官仓村“两委”在敖溪镇政府指导下,在粮食稳产农户增收上下功夫,整合各方资源投入2000余万元,修缮机耕道、水利设施,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同时,加强农技培育与指导,培育新农人,壮大粮食产业经营主体。此外,村里还联合遵义市科技局和遵义市农科院打造南塘优质水稻种植试验田基地,为水稻种植提质升级。
碧云天,黄叶地,远山如黛,秋色连波,映衬着一片片金黄色的稻田,何亚飞对这片希望的田野充满期待。他表示,今年官仓村种植水稻3000亩,预计经营性总收入达400万元,合作社入股分红25万元以上。今后,官仓村将依托黔农官仓精米加工企业整合土地资源,通过“稻油”轮作模式,实现一地多收、亩产增值。同时,探索推动油菜产业发展走向规模化、市场化,以“手中粮+手中油”,不断拓宽致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