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回报社会,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大山。”夏世江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中专毕业后,夏世江前往沿海城市务工,在踏实工作的同时,积极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还通过自学取得大专学历,一心想回乡改变家乡面貌。
贵州省仁怀市后山乡田兴村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区,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村人口的24%,这里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达75%,但作为传统农业型乡村,自然资源匮乏、资金短缺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历任村级领导。
“站起来就要为群众遮风挡雨,俯下身就要为百姓鞠躬尽瘁。”这是夏世江在当选村委会主任时对村民的承诺。2017年,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夏世江牢记自己的初心,放弃了沿海地区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工资待遇,回到家乡担任田兴村委会主任。由于离开家乡已经十年之久,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村情民情,他白天走村串户,晚上回到家梳理汇总情况。为激励群众脱贫致富信心,搭建与群众沟通平台,他注册了田兴村微信公众号,把党的政策方针和村“两委”的发展思路潜移默化植入村民心中。
田兴村黑皮寨组比较偏远,基础条件薄弱,加之部分历史遗留问题没解决好,通组道路迟迟没有硬化,村民出行和耕作仍然依靠肩挑背扛。遇到下雨天,老人杵着竹竿,在泥泞的小路上,走得很辛苦。为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夏世江驻组半个月,挨家挨户走访做思想工作、化解群众矛盾、协调土地施工、督促项目进度。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祖祖辈辈不通公路的地方通了车,黑皮寨组村民终于甩掉了手中出行用的竹竿。
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期间,在夏世江的带领下,田兴村新建公路13.5公里,硬化通组路、断头路18.5公里,修建水池、水窖10余口,安装自来水管20多公里,实现了家家院子通水泥路、户户自来水全覆盖的目标。
看着村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如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又成为夏世江新的课题。他瞄准生态养蜂项目,带领群众到遵义新浦、播州等地参观学习,回村后举办养蜂培训班。他自筹经费组建蜜蜂养殖合作社,并带头示范养殖。村民在看到夏世江养殖蜜蜂取得经济效益后,纷纷主动参与。现在全村养蜂2000多群,5人在蜜蜂养殖合作社长期务工。夏世江也因此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蜂村长”。
2023年4月,夏世江担起了田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重任。有了前期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他满怀信心。在外出学习后,他和村干部们计划发展林下马桑菌种植。他们一边谋划项目,一边争取资金支持。2023年底,田兴村成功建成马桑菌制种车间,年生产菌棒5万多棒,村集体经济增收20多万元。
独木不成林,他将一部分菌棒免费提供给邻村种植,全乡四个村达成林下经济发展联盟,田兴村负责生产菌棒,其他村负责林下种植,大伙儿合力助推林下产业发展。现在,4个村都有马桑菌种植基地,一年四季都能出菇,亩产值近3万元,吸引众多村民加入养菌产业。后山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引导4个村成立贵州省仁怀市好时光发展实业有限公司,今年以来,该公司实现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各村集体经济均实现倍增。作为公司法人代表,夏世江积极跑市场、搞调研,持续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为规范马桑菌产业,田兴村注册了“茅小菌”商标,并取得相关部门的产品检测报告,销路逐渐拓宽。
如今,走在田兴村,村容整洁,庭院清新,村民生活富足。夏世江表示,下步将继续走好产业振兴之路,努力实现村集体经营性纯收入突破50万元。
通讯员 吴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