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黔西北,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野角乡大水村密林深处的天麻种植基地里,二十余名群众在林间往来穿梭,正忙挖窝铺柴、放种覆土,一派繁忙。
野角乡海拔1750米,森林覆盖率60%以上。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野角乡瞄准丰富的林地资源,通过专家实地调研,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入了企业发展天麻种植产业,各村将闲置集体林地入股,并由企业出种子、出技术,带动群众共同发展。“目前,全乡各村集体合作社与企业合作种植天麻12000余亩,带动100余户群众盘活2000余亩闲置林地种植天麻,每年户均增收1.2万元。”野角乡党委书记杨秋菊说,在利用闲置林地发展天麻种植产业的同时,野角乡也充分利用群众闲置圈舍和集体闲置场地发展养牛产业,不仅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也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近年来,七星关区把开展“三清五治”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组织广大党员对全区集体资源资产、农业设施设备和农户闲置旧房旧舍进行全面清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有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在七星关区亮岩镇亮岩社区一白岩下,有一栋两层的楼房,那是亮岩社区的酒厂。笔者来到厂房前,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酒香,丝丝缕缕沁人心脾。厂房内技术熟练的工人在制曲、拌料、摊凉、装酵池,每一步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来。
酒厂的厂房原来是煤矿的办公用房,亮岩镇引导亮岩社区盘活煤矿闲置房及废弃场,建起厂房发展酿酒产业。亮岩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段波是酒厂的负责人,他介绍,用这里的高粱作为原料酿造的高粱酒,口感醇正,品质优良,目前年产量2万余斤,带动1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酒厂的发展反哺农业,之前的撂荒土地也盘活起来种植高粱。
走进杨家湾镇三合村,昔日闲置的砂石场摇身一变,成了一群西门达尔肉牛的“新家”。整齐排列的牛舍内,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闲地嚼食着草料,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
据悉,在深入推进“三清五治”进程中,杨家湾镇将一砂石场因停产多年闲置下来的1000多平方米场地盘活利用,引导三合村利用省级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对原来的大棚进行整体修缮,搭建牛棚,并动员养牛大户、致富带头人作为合作伙伴,采取技术、资金入股方式,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我们现在养殖西门达尔肉牛50头,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下一步,将依托肉牛养殖项目,利用周边群众闲置房屋发展牛肉深加工,为家乡的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说起村里未来的发展,杨家湾镇三合村党支部副书记翟丽群信心满满。
“七星关区对照乡村振兴要求,对全区农村闲置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清理,并按照先易后难原则,各基层党组织采取自主经营一批、入股分红一批、出租盘活一批等方式,有序推进闲置资源资产的盘活利用,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七星关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吴树斌说,目前全区累计清理出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农业设施设备、农户闲置旧房旧舍8856处,盘活1582处,增加收益6356.32万元。
通讯员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