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脚步悄然迈进,沉睡一冬的土地渐渐苏醒,我感到自己浑身充满了干劲。
2023年12月,我被选派到贵州省瓮安县银盏镇新华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万事开头难,到新华村的第一个星期,我足不出户,无从下手。新华村党总支书徐大友语重心长地说:“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做农村工作不去田间地头,不去农户家里座谈,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是不行的。”这既是点拨,也是要求。为打破困境,我借助群众会拉近与村民的距离,同时,向驻村第一书记刘梅请教,并通过定位软件掌握了自己负责的网格内百余户人家的位置。第二个星期,我完成了“寻门”的任务。
第三个星期和第四个星期,我白天参与村“两委”工作,晚上则在宿舍独自仔细研究户籍台账,研究并尽量记住每户人家的基本信息。同时,我还认真学习党和政府各项“三农”政策——自己啥也不懂不仅会被鄙视也会失去信任。经过精心准备,我鼓起勇气开始入户调研,虽然紧张,但敲开门之后,村民热情的寒暄驱散了我的担忧,大家越聊越熟越谈越近。到后来,我为村民申报成功12300元生产奖补资金、11000元交通补贴、5000元临时困难救助金,我参与的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也达到99%,我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越来越自信了。
去年夏天,有4户村民找到我,诉说家里自来水隔三差五就放不出水。我带领大家拿着工具,在烈日下逐段排查水路、拆检水表。两天排查下来,我发现水路畅通,那么原因何在?我与管水员老刘蹲守蓄水池连续测了10天的数据,终于发现了症结所在。原来,每次抽水后,近水端村民第一时间把水缸灌满,导致远水端的农户无法抽到水了。我与大家认真讨论后,找到“两天一抽”改为“三天两抽”的解决方案,那样大家就都能用上水了。然而,新方案也引发了争议,因为电费会增加,少部分村民就不干了。对此,我没有退缩,多次上门做工作,说服村民接受新方案,毕竟只是每年微增2元钱的水费,但好处是水源保障程度更高了。最终,清水涌进了远水端村民的水缸,泛着银光的涟漪里,映照出的是我的坚持。
这些事让我体会到,基层难题的破解往往藏在细节中褶皱处,需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