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方市:“三联共建”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2025-04-07 16:4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近日,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福耀社区熙熙攘攘,一片热闹景象。一年一度的社区集体经济分红正在进行,居民们依次在发放名单上对账签名、领取分红资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社区居民方井荣拿到分红款后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老百姓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2023年,福耀村改为福耀社区。本次福耀社区党总支共为333户、1107人发放66.42万元分红款,人均分得600元。“每家每户年年有分红,集体经济岁岁有盈余”已成为福耀社区“标签”。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海南省东方市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作为基层党建重点任务推进落实,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校联建”等多种模式发展壮大集体产业,持续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成效不断提升。

  村村联建,聚力成势抱团发展

  东方市俄贤岭景区的春风里,裹着饭菜香。辽宁游客刘伟在景区游玩时,尝到了附近“灞上人家”的农家菜。红烧鳗鱼鲜嫩入味,炸鱼虾金黄酥脆,五脚猪肉香而不腻,所用食材全是村民自产。刘伟说:“尤其难忘鳗鱼的滑嫩口感。就冲这一口新鲜健康,值得专程跑一趟!”

  “灞上人家”农家乐正是东河镇西方村探索“村村联建”和自主经营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西方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登富介绍,西方村与冲南村、广坝村联合投入村级集体资金120万元,注册成立东方三月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灞上人家”农家乐,自2023年7月至2024年12月,营业额累计248万元,带动村民务工增收约61万元,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72万元。

  东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秉承“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村村组团”的发展理念,东方市采取“政府+党支部+农户”模式,支持引导有条件的村级党组织立足资源禀赋、村情特点抱团发展集体经济。通过抱团发展,全面整合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加强技术、信息、市场共享和服务,凝聚起产业发展合力。除了西方村,在东方市,越来越多的村庄抱团发展产业,如东河镇旧村与其他村联合投资,注册成立了海南兴玖农艺有限公司,种植兰花、凤梨等,显著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村企联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天安乡天村拥有丰富的林下资源,村民们有发展林下养殖的传统。然而近年来,因养殖技术落后、疫病爆发等原因,村民们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养殖致富的热情不高。2023年12月,天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迎来了转机,村“两委”积极探索“村企联建”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白沙雅益种养专业合作社达成饲养兔子的合作,投入40万元将原天村养猪场改造为兔子养殖场,通过技术、资金、土地、人力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养兔产业发展。2024年1月,崭新的兔子养殖基地正式投入使用。

  “村‘两委’干部和技术员每个月至少来兔场检查一次,看看饲养员有没有违规操作,饲料、兽药是不是正规渠道来的,饲养分量、质量是否符合规定,档案记录全不全。”“我们有一套科学专业的日常管理规定,严格把控饲料、兽药和疫苗等投入品,保证来源合法、质量达标,每天干了什么、用了什么、卖了什么,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天村村民、养兔场工作人员符亚柒、刘关苏夫妇介绍。兔子养殖成果初显成效,已出栏2000余只,创造经济收益约8万元,扭转了天村养殖产业长期亏损的局面。

  东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东方市采取“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以资金支持、劳务输出、土地入股、政策支持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进驻开发,带动本地产业转型发展,推动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就业,实现产业发展合作共赢。通过乡村联络会、招商推介会以及“东方党建”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推介乡村人力、土地、交通、政策等发展资源。

  村校联建,资源下沉助力发展

  三家镇红草村靠养鳄鱼“出圈”了。红草村位于三家镇东南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非常符合鳄鱼的原生态养殖条件。2021年以来,红草村“两委”引进特色鳄鱼养殖产业,通过几年发展,鳄鱼产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目前村子已建立鳄鱼养殖基地3000余亩,入驻企业47家,发展鳄鱼养殖户48家,鳄鱼现存量达40万尾,形成国内最大的鳄鱼规模化养殖基地,全村鳄鱼产业全产业链产值6.77亿元。鳄鱼产业让红草村成为东方“网红”打卡点之一,节假日期间前来村里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红草村鳄鱼特色养殖产业的壮大,离不开东方市积极探索的村校联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创新路径。通过整合村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共建单位的优势,东方市在红草村成立科技小院,并邀请海南大学生命健康学院8位资深教授在鳄鱼品系、鳄鱼初加工及深加工产品等方面开展研究,充分发挥村庄与高校优势互补、融合共促的积极作用,利用养殖技术授课和“鱼间课堂”,对养殖户进行全方位服务技术指导,培育了鳄鱼专业养殖技术员170余人。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东方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方充分发挥高校对口帮扶单位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高校+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村党组织、养殖户、高校“牵手”,打造研学基地、实践基地、产业基地,引导高校人才下沉到田间地头,培育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指导,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姜嘉琪 朱秀霞

  通讯员 东组轩

  “灞上人家”农家乐。(东方市委组织部供图)

  天村养兔基地。(东方市委组织部供图)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