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湾“领航人” 29年带出一个示范村 —— 记河北雄安新区雄州镇黄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秋乱
2025-04-07 17:47: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黄湾“领航人” 29年带出一个示范村

  ——记河北雄安新区雄州镇黄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刘秋乱

  雄州大地上,有这样一位村党支部书记,29年如一日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一步步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示范村,村子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文明村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他就是河北雄安新区雄县雄州镇黄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秋乱。

  破而后立 舍“白”奔“绿”

  “黄湾的亲戚不能串,街脏道窄还有粪蛋;黄湾的电影不能看,不是下雨就是停电……”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雄县当地流传的顺口溜,也是当时黄湾村的真实写照,当时的黄湾贫穷落后、人心涣散。

  1996年3月,顶着村集体负债20余万元的压力,刘秋乱临危受命。在那个推崇“万元户”的年代,他通过做生意,早已跻身“万元户”行列。为什么选择当村书记?刘秋乱坦言自己受家庭影响很大,“我们家是一个党员家庭。那会家里非常支持,都说这个时候站出来,才显得出咱们能担当呢!这一干就是29年。”

  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把企业“引进来”,刘秋乱带头修建进村道路。村西头卖糖葫芦的张大爷,说起当年修路捐款仍眼眶泛红:“刘书记一个人就带头捐了4000块!我家存折上就剩100块,他死活不收,我硬是把钱塞进捐款箱。”

  路一通,财路就敞亮了。刘秋乱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切入点,带领村党员干部集资30多万元,创办村集体首家企业——天华塑料厂,当年就实现盈利20多万元。村党支部以此为龙头,规划建立工业小区,先后有83家企业落户。“有钱大家赚,赔了算我的!”带头人这股子热乎劲儿,感动了村民,带动大家甩开膀子跟着干新产业。十几年过去,黄湾村彻底翻了身。

  雄安新区建设,产业亟待升级。在塑料厂关停的决策会上,他一拍桌子:“今个不下狠心,明儿个全村都得喝西北风!”他和村“两委”班子一合计,按新区发展政策来,舍了“白色”奔“绿色”,围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一门心思搞“散乱污”治理。工业园区内的83家塑料制品企业,除少数实力较强的迁出外全部关停并转。

  多点布局 产业转型

  塑料厂关停了,如何调整产业结构、换个发展方式,成为刘秋乱心里的头等大事。村“两委”几番商讨后,敲定“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打出“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商业综合发展”组合拳——实施“集体经济富村”,由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创业就业,先后办起13家村集体企业,创新“入股联营”模式,吸引160多户村民参与,利润按村集体47%、社会资本28%、村民25%分配。

  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依托毗邻白洋淀区位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村里建成雄山公园、民宿聚落、小吃一条街、商业步行街、铭钏湾酒店、雄山游乐园等项目,年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约500万元。

  夜晚,位于雄山公园内的商业步行街灯火通明。各类小吃、商品摊琳琅满目,村民拿着手机扫描商摊门口的收款二维码,“滴”一声,所售商品金额的固定比例就稳稳落进村集体口袋。刘秋乱说,去年旺季这里的摊位供不应求,人气旺的商户门口常排起长龙。出圈的网红景点还有雄山漂流,去年夏天,烈日下漂流的皮划艇在高峰期竟“交通堵塞”,漂流道里一艘接一艘,“每15秒可就是56块进账!”黄湾文旅的“小船”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劈波斩浪。

  2024年,黄湾村被列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趁势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经济发展,将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入乡村建设,投资2300万元兴建雄县红色文化展览馆,成为雄安区域红色旅游新地标。打造红色一条街,新建“老兵小院”15家,嵌入“硬骨头六连”事迹、《小兵张嘎》元素,让游客可以通过走一条路、听一段故事的方式,感受红色文化。2024年黄湾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人均年收入5.3万元。

  建强组织 共治共享

  黄湾村将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凝聚人心的核心工程,构建起“党建为主线、18个群众组织为支线”的体系。创新“四级树状网络”机制:村党支部班子成员为根系,社团党员为枝干,民兵连、广场舞团、篮球队等18个社团负责人为分枝,7000余名村民为繁茂枝叶。这套体系在全村高效运转,形成“党员带头、群团发动、群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其中,民兵连在黄湾村乡风建设、产业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湾村民兵连于1996年成立,以青年为主体,目前已发展到5个男民兵排、3个女民兵排、1个消防队,300余名男女青年每天团体训练、出勤巡逻,串联起全村的大小家庭。他们广泛活跃在村庄建设、抗洪抢险、社区维稳一线,成为了村“两委”的重要帮手。

  “我还有个秘诀,让妇女当家做主。”2023年,刘秋乱带领村“两委”打造的“黄湾巾帼共享农场”,由女子民兵连全权经营,以共享经济模式,打造成年人现实中的“开心农场”。以认领和认养为主,将生态种养、农副产品加工、研学教育、文旅体验等多元业态有机串联,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每逢周末、节假日,前来体验采摘之乐的都市人络绎不绝。170余人的女子民兵连中,63岁的周文恋年纪最大,前不久她们荣获了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多亏了刘书记,让我们圆了自己的‘当兵梦’!”周文恋笑着说。

  鱼水情深 民生为基

  刘秋乱将民生作为“后勤保障线”。2014年,他带领村“两委”投入1.5亿元建起了村民小区,831户村民圆了“上楼梦”。

  “来到黄湾村,就是黄湾人。”黄湾村七千多人口,一半以上为外来人员,刘秋乱提出他们与本村村民享受同等福利——八项“不收费”:雄山公园门票、停车、雄山大舞台演出、体育场地活动等均不收费,每年中秋、春节,还为全体村民免费发放节日礼物,外来人也享同等福利。黄湾村70岁以上老人按季度领取村里发放的养老金,年龄越大金额越高。

  刘秋乱带领黄湾村盘活农房、撂荒地、厂房、设施、设备这些“家底”,用土地流转、租赁、入股这些招儿,鼓动村民开各类店铺,眼下已经有餐饮店、日用品店、日杂店等50家,创造了960个就业岗位,把本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解决得妥妥当当,“死资产”变成了“活钱”。

  村里文化活动广场、体育公园等文体设施一应俱全,还成功承办了河北省首届村BA启动仪式、雄安新区首届冰雪运动会、河北省女子篮球赛、京津冀广场舞大赛、全国“四季村晚”等文体活动。村里立起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把平安、法治和乡村振兴这些元素融进去,让村民实现自治、民主管理,做到“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刘秋乱,这位“敢想、敢干、敢拼、勇争第一”的当家人,用29年带出了一个环境美、村风正、民风淳的文明和谐新农村。日前,他获评“感动雄安年度人物”,他说,“这份荣誉是我们新征程的起点。”

  本报记者 俞玺勍 通讯员 王亮文

  2023年,刘秋乱带领民兵连做好防汛工作。(黄湾村村委会供图)

  刘秋乱(黄湾村村委会供图)

  刘秋乱带领村干部、社团志愿者在雄山公园种树。(黄湾村村委会供图)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