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始终把村级后备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聚焦“选、育、管、用”,筑牢村级后备力量“成长链”,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力量队伍。
精心“选苗”,从“可选”到“优选”
官渡镇十里铺村的张宝磊,原本在外地大公司上班,有着非常可观的收入。返乡创业后,他作为村级后备力量先后参与重点项目征迁、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得到镇、村两级干部及群众的一致好评。2024年年初,张宝磊被官渡镇党委任命为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并作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代表参加了郑州市“头雁南飞助振兴”计划,赴江苏省扬州市“沉浸式”跟班历练1个月。历练归来后,张宝磊结合所学所悟,引导群众种植草莓盆景,打通电商农产品供应链,为村庄全面发展按下“加速键”。
张宝磊(右)在扬州市赴世业州镇学习草莓无土栽培。(中牟县委组织部供图)
“张宝磊这样的年轻干部,效率高、点子多、懂创新、敢尝试,他们加入后,村子确实有了不一样的‘精气神’。”官渡镇组织委员黄岩介绍,从一开始,十里铺村就有针对性地挑选一批沟通协调能力强、熟练计算机操作的年轻人作为村级后备力量培养。像张宝磊这样的乡土人才,十里铺村还有4名。其中,2名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后备力量培养,2名作为村“两委”成员后备力量培养。
十里铺村对村级后备力量的培养,是中牟县深入实施村级后备力量培育的生动实践。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高中以上学历等准入标准,中牟县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等农村优秀力量中“下深水”选人。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一个1007人的村级后备力量干部库。其中,农村致富能手有336人、返乡毕业大学生有322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有153人、退役军人有49人。
悉心“育苗”,从“想干”到“能干”
选苗更要育苗。为帮助更多村级后备力量快速成长,中牟县坚持以配导师帮带、压担子锻炼等多种方式,对后备干部进行精准培养。
万滩镇抓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以郑州市“五星”支部创建示范带打造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打造“一村一品”亮点品牌,成为万滩镇后备干部锻炼成长的舞台。为此,万滩镇部分乡领导、村“两委”以及优秀村级后备力量,到先进地区学习田园综合体打造、乡村旅游产业开发等经验做法,组织村级后备力量围绕本村资源谋划项目并领办。
在中牟,像万滩镇这样,多措并举为村级后备力量充电赋能,让他们从“想干”到“能干”的乡镇并不在少数。中牟县坚持滴灌育苗的思路,针对村级后备力量举办县级培训班7期,同时深入推进“导师帮带制”,将村级后备力量纳入导师帮带范围。根据帮带对象的差异化需求,运用课堂教学、实战跟学、实训悟学等10种学帮带模式,选聘帮带导师53名,推动村级后备力量在乡村项目建设、集体经济增收上历练成长。
暖心“护苗”,从“有为”到“有位”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黄河之滨九堡村,让我们用一杯咖啡、一碗豆花、一场演出,共同感受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与浩荡壮丽的黄河景观。”陈卫倩绘声绘色的讲解引得游客的阵阵掌声。2018年回村发展的陈卫倩,年轻能干、学历高,再加上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快被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参与村级日常事务的处理和发展建设。2024年初,九堡村党支部书记出现空缺后,陈卫倩成为最合适的人选。得益于在后备干部期间的历练,陈卫倩早已熟知村情民情,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积极谋划“乡村+旅游”业态。
九堡村的豆花摊位。(中牟县委组织部供图)
如今的九堡村,依托文化赋能、美学点亮,打造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五一期间村内接待游客达到了5万人次。黄河咖啡、黄河市集、黄河的茶等业态商业广受好评。同时,村里建立“双绑”机制,发展“小余儿蓝莓园”“九万里研学”、菌菇种植等产业,带动2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群众增收3万余元,今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30万元。
中牟县加强村级后备力量的跟踪考核,对表现良好、业绩突出的,优先推荐为“两委”班子或评选评优人选;对表现欠缺的,及时调整出村级后备力量队伍。2021年换届以来,已推荐42名表现良好、业绩突出的后备力量进入“两委”班子。下一步,中牟县还将深挖更多优秀村级后备力量,健全完善多维培养、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奖励激励等相关机制,着力奏响村级后备力量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动人乐章。
通讯员 高越 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