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工程 民心工程 铸魂工程 ——在湖北探寻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特色之路
2024-12-17 16:0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1935年6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长征,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红二、六军团,拟定了‘围城打援’之策。经过三天两夜的激战,歼敌4000余人,创造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贺龙的女儿贺捷生,也因此次大胜而得名……”

  初冬时节,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忠堡镇高笋塘村的忠堡大捷纪念园内,解说员激情洋溢地讲述着八十多年前的那场大胜仗。游客们听得出神,眼中仿佛又看到了红军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如今虽然硝烟散去,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红色革命精神,却浸透了咸丰县的山山水水。

  将遍地星火串珠成链

  2020年,高笋塘村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以高笋塘村为起点,咸丰县共有8个村庄被纳入建设试点。大村会议旧址、麻柳溪村何耀福烈士墓等22处革命遗址遗迹相继得到修缮,建设了政治生活馆、红色地标等90个项目,并在红色村建成了6个乡镇党校,筑牢了红色教育主阵地,高笋塘村也被确定为湖北省党员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立足县域定标准,咸丰县是为了将遍地星火串珠成链。1928年至1936年,贺龙、任弼时等人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在咸丰县周边地区深耕,8个红色村的红色故事承上启下、互相关联,这就要求在试点建设过程中,既要统筹建设,也要各有侧重。四年来,咸丰县将8个红色村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村庄建设整体规划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具体到每一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咸丰县除了统一设计红村标识体系外,还为每个村精准提炼了“一村一主题”,因村制宜编制“一村一方案”。

  将试点村庄打造成示范与样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对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也能为文化自信提供源头活水。

  “全县红色村一盘棋,首先就是要挖掘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据咸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燕介绍,通过组织党史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走访、查阅档案、延伸调研等形式深入考究史实,该县新挖掘整理《满门忠烈赴革命》《442个铜板,一个也不少!》等革命故事15个,编排《大捷战歌》《十里送红军》等红色剧目4部,为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感人的素材。

  这也要求每个村对本村红色故事的讲解和服务,能够保持在同样的水平。今年4月,咸丰县首次开展了红色故事讲解比赛,各村党支部书记围绕本村主题讲党课,并拍成“红雁”微党课,各村红色讲解员讲发生在本村的革命故事,通过上台讲解比赛,促进对史实的进一步熟悉。

  党支部书记身先士卒,村民们的积极性也逐渐被调动,活龙坪乡活龙坪村红色讲解员田小燕说:“随着前往红色教育基地的人员越来越多,整个村红色文化氛围比以前浓厚多了,全村有20多名党员干部、中小学生争当红色传承人,共讲红色故事。”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初冬时节,唐崖河两岸的雾霭中,逶迤群山若隐若现。成片茶园郁郁葱葱地铺在山腰。流经清坪镇时,唐崖河突然笔锋调转,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几”字型河道,既造就了一道奇观,也留下许多传奇。

  “我们村就在这个‘几’字的周边。”站在观景台前,龙潭司村党支部书记赵寄凯手指前方,九十多年前,正是在这蜿蜒的河道间,发生了龙潭司农民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鄂西南地区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

  去红色的地方洗礼,到绿色的地方洗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模式,是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在建设过程中,共同探索出的有益经验。咸丰县位于云贵高原东延武陵山余脉与大巴山之间,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77.3%。以唐崖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基础,咸丰县有“红绿”融合发展的基础,也有待解决的问题。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村距离县城有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山高路远,如何在发挥绿色优势的前提下,通过试点建设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我们村,是我首先考虑的发展问题。”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美丽”同样是着眼点,赵寄凯的思路清晰,2021年到龙潭司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他立刻意识到,要想让游客“乘兴而来,兴尽而归”,村庄基础设施的完善,村民们房前屋后的治理不可或缺。

  在赵寄凯的带领下,龙潭司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大伙累计投资1200万元推进乡村建设,让群众成为家乡建设的主人。如今,龙潭司村已完成了大坪寨院、鲤龙坝等特色院落、休闲民宿打造,去年共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超20万元。

  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本质上是对村庄核心竞争力的深度挖掘,也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与服务力的重要途径。

  像赵继凯这样“有办法”的村党支部书记并不是个例,据黄燕介绍,目前8个红色村的村“两委”平均年龄39.9岁,相较于上一届,学历和年龄实现了一升一降,还建立“村党组织-村民小组(院落)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8个红色村的86户党员中心户联系1127名群众,有效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以红色村建设为契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居环境得到了长足的改善,在黄燕看来,这些变化不仅要好看,也要将设施利用起来,为人民服务、让村民增收。

  在黄金洞乡麻柳溪村的政治生活馆里,除了来参观听讲解的游客,还有不少本村村民。“以前,很多事情村民都要去城里办理,现在有44项村级组织协助事项皆可实现村级‘一站式’办理。”麻柳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胜泽介绍说。

  龙潭司村则通过引入市场主体,将杨家堡安置点街景资源,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打造成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为村民们开放摊位售点,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以“红色教育+农耕体验”模式,安置点居民户均增收达8000元以上。

  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将红色元素融合进村庄整体发展蓝图,这不仅是咸丰县一地的选择,也是湖北省打造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的要求。

  据湖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省按照打造新时代战斗堡垒,挖掘红色资源,不搞大拆大建的原则,将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工作,作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项星火工程、民心工程、铸魂工程,把红色村建成基层党建的标杆、乡村治理的样板、乡村振兴的示范。

  打造可持续的增收产业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红色旅游热屡次登上“热搜”,游客们在革命圣地缅怀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各地红色旅游景点的火爆,彰显了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咸丰县也不例外。截至目前,共有24.53万名干部群众,来到咸丰县红色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听红色故事,开展各类活动。

  红色旅游热,红色村既是贡献者,也是受益者。据恩施州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以来,全州共整合资金6.87亿元,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内涵化”要求,高质量推进20个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和2个省级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抢救保护革命遗址遗迹80余处,建成22个党员政治生活馆,党员干部前往接受红色教育40万人次,吸引游客54万人次,带动5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抓住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打造可持续的增收产业,这也是全县的共识。“因此,在使用各类资金的时候,我们除了修缮红色遗迹以外,还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用于打造能产生持续效益的产业中。”黄燕说。

  高山云雾出好茶。茶叶种植是咸丰县一直以来的特色产业,恩施玉露、咸丰白茶质量好、产量高,是咸丰县重点培育的产业方向。目前,全县共引导红色村村民发展白茶、油茶、中药材、大棚蔬菜等产业超1.96万亩,2023年,8个红色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48.55万元。

  “黄金洞茶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一直没有能力做到统一包装和销售。成立集体公司,是我们17个人和村居民们的共同心愿。”去年,黄金洞乡17个村(社区)支部书记共同商定,成立咸丰县黄金洞绿水青山乡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用于整合全乡资源,主销茶叶、莼菜等农特产品,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外销售,让土货上网出山。

  有了产业基础,龙潭司村“两委”还广发“英雄帖”,招引致富能人回村建设家乡。80后周权是最先响应号召的一批能人,回村后他来到大坪寨院落开起了农家乐聚红楼。“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我们要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他还发动村民入股建起了30间民宿,按股分红,带着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咸丰县8个红色村共招引了20个市场主体投资8600万元,发展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等项目,带动2.2万名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双增收”。

  随着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产业的蓬勃发展,红色美丽村庄像一杆杆红色旗帜,吸引越来越多有情怀、有能力的能人志士聚集到这片革命圣地,一起建功立业、富民强村。

  本报记者华贤东朱秀霞

  通讯员谭俊龙俊玮

  咸丰县党员干部在全国红色美丽村庄清坪镇龙潭司村开展红色教育。(咸丰县委组织部 供图)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