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市重视加强选调生队伍培养管理,抓住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制度机制,积极营造良好氛围,促进选调生健康成长。
海安市选调生走近群众开展志愿宣传服务。(海安市委组织部 供图)
“贴心式”育,重组织引领。针对新录用选调生从“学校门”直接跨入“机关门”、缺少基层经历等实际情况,优先安排区镇分管党务的副书记或者任职时间较长、基层经验丰富的班子副职担任成长导师,一对一、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帮助选调生适应基层。每位选调生到岗报到后,由市委组织部会同所在区镇党委与选调生进行一次深入交心,了解其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发展意愿等,逐人制定个性化培养锻炼措施。用好用足选调生经费,做好选调生到村任职基本生活保障,积极帮助解决工作生活困难。
“炼金式”培,在一线成才。在服务群众、接地气中炼“纯度”。有计划地安排选调生到村(社区)任职,联系1家企业、结对3名普通党员、帮扶3户困难群众,不断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在服务发展、蕴底气中炼“亮度”。面向基层选调生打造“扬帆领航站”成长平台,实施“四季”主题活动,让选调生参与三招三引、项目服务等中心工作。在维护稳定、聚正气中炼“韧度”。安排选调生承担城市更新、信访接待、纠纷调处等急难险重任务,锻炼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分配到我市的17名省选调生全部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基层工作经历,90%以上经过多岗位锻炼。
“赛马式”选,凭实绩使用。专门制定选调生培养管理办法,明确管理要求和政策待遇,在遴选确定优秀年轻干部重点培养对象时,优先考虑选调生;在结构性需求配备年轻干部时,优先考虑选调生;在领导班子调整充实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选调生,确保科级干部中选调生占一定比例。建立动态管理和定期考核制度,每年开展“墩苗”成效评估,及时对选调生培养锻炼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建立选调生实绩档案制度,做到一人一档,差别化考核,提拔任用凭“成绩单”说话。对走上领导岗位的选调生,继续采取安排到乡镇、街道挂职或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等方式,交任务、压担子,加大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