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描绘新山乡
2025-04-14 09:1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我们村有三千年历史的天然溶洞,却因开发滞后养在深闺人未识’;有老手工人的传统技艺与特色美食,却因营销渠道单一,难以形成品牌效应。我们要如何破局,打造农文旅融合式发展……”

  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一场由8位来自高校的驻村第一书记发起的“教育实验”,正着手改写乡村的命运剧本。在团队主题座谈会的现场,8位驻村第一书记,结合他们的工作实际和资源优势,探讨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这个被大家笑称“破局者联盟”的团队,正用教育的力量改变着村庄发展的轨迹。

  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张哲铭是这次“教育实验”的召集人,2024年3月,张哲铭来到九龙街道木匠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经过走访调研,他发现村里家长看护难、辅导作业难、孩子体育活动少,便萌发了一个计划:通过自己的专长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于培养人。在他看来,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首先要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能力,带到乡村里去,“教育自然是我们最擅长,也是最容易入手的工作。通过教育,可以为农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城里孩子有科技馆,我们的溶洞就是天然课堂。”2024年4月,当张哲铭带着11名大学生踏入溶洞。孩子们举着地质锤敲击岩壁,大学生们为孩子讲解地貌形成的原理。这场沉浸式的地理课让孩子们对自己熟悉的家乡有了新认识,也对学习燃起了更浓厚的兴趣。

  来自沈阳工业大学的缸窑岭镇房申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博,则将目光聚焦到了短视频宣传领域。村民们常常见到他举着手机穿行在油桃园,镜头扫过套袋的果实:"自然熟透的油桃,纯天然!"这条展示种植培育过程的短视频,让更多消费者更加了解当地农产品的品质与特色,也让缸窑岭镇的油桃销量大涨。

  年初他拍摄村里明性寺民俗表演时,老艺人们还嘀咕:"这有啥拍头?"没想到视频点击量节节攀高,非遗传承人突然成了网红。村民们切身感受到网络给这个村子带来的变化。

  "让每一个点击量都变成真金白银。"如今孙博的新媒体账号成了乡村百宝箱:五家子惨案遗址的航拍让年轻人铭记历史,油桃糖度检测直播引来了各地的采购,就连躲镜头的老村民们也学会了拍古寺晨雾。

  各展所长为村庄和村民们带来更多资源,是团队里各位驻村第一书记的共识。

  在金星镇英守村驻村第一书记的武术课上,13岁的鲁凡伊正练习中国传统的少北武术。驻村第一书记特意邀请辽宁省武术协会和少北拳研究院的老师到驻地学校开展教学活动。“武术学习,让我深感震撼,在一招一式中,我逐渐领悟到专注的力量,学会了坚韧与自律……”鲁凡伊这位曾经沉默寡言的少年,有了更多感悟。

  台集屯镇田家屯村驻村第一书记周葛龙的办公室墙上,挂着30多张身着铁路制服的青年照片。这些从学校里走出的孩子,如今飞驰在高铁线上。“我是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到咱们村的第六任驻村第一书记,十年来驻村工作队共为南票区培养100余名铁路职业技术人才。”

  如今,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团队已形成独特的资源矩阵:沈阳工业大学的短视频团队、渤海大学的支教矩阵、锦州医科大学的健康驿站、辽宁铁道职业学院的培育体系,如同精密齿轮般咬合运转。张哲铭说,高校驻村第一书记团队是集众家所长,共同打造“高效联动、资源共享”的协同振兴发展模式,也是一次从“单打独斗”变“抱团发展”,实现从“就村抓村”向“抓村促片”的尝试。

  夜幕降临时,孙博的视频团队正在播放驻村第一书记们工作里的点点滴滴,镜头里有习武少年的汗水、铁道学子的笑脸、支教老师的板书,以及溶洞深处重焕生机的微光。这些光影交织的画面,正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时代答卷。

  通讯员沈敬耀

  本报记者 华贤东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