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灵武全力打造“双强双富双美”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
2021-08-11 16:59: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王志鹏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宁夏灵武市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落实“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以“双强双富双美”为抓手,努力探索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新路子,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强组织强治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必须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治理的关键和核心。选强敢于治理的“领头雁”。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70个村中69个实现“一肩挑”,55岁以上的村干部仅择优保留6名,一大批年富力强、思想活跃、敢抓敢管、敢拼能赢的年轻人进入“两委”班子,村干部平均年龄42.2岁,混日子、等靠要的工作习气全面改观。全面推行“导师帮带”,通过“四帮八带”,先进带后进的机制逐步形成,10个软弱涣散村在短短半年内就打了漂亮的翻身仗。河忠堡村新班子上任2个月流转土地3300亩,动员本村企业家回乡创业,通过集体流转、土地入股等方式,迅速形成了香菜、西瓜等主导产业,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预计集体收入将增加30万元。锻造善于治理的“先锋队”。选优配强新一轮驻村书记和工作队员,在灵武微党建上逐个晒周报、比绩效,比学赶帮的争先氛围日益浓厚。2018年以来第一书记共协调引进项目102个8036万元,19名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被提拔重用。制定从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实施细则,全面推行党员“三亮三定三积分”,7000余户共产党员家庭挂牌,500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教育难、管理难和考核难问题有效破解,广大党员在村容整治、产业发展、疫情防控等大事中个个争先,党员大会参会率从过去的不到50%提高到70%多,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显著增强。培育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1762名,全部成为灵武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探索有效治理的“金钥匙”。改变过去主要依据党建考核确定星级评定结果的做法,围绕市委政府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年度任务,由部门将年度任务破解到每个村,将赋分权力分配到每个乡镇和部门,考实考准各村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创新力、执行力,让星级评定成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主标尺。全面推行“55124”村级治理模式,确保土地经营承包等重大事项,全部集体商议、民主决策。创新开展“三无”乡镇、村创建活动(无越级上访、无行政诉讼、无刑事案件),全面推行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进驻进村,组建“灵州大妈”“灵州义巡”等群防群治队伍,2020年全市信访人次同比下降52.86%、行政诉讼下降30%、刑事案件下降2%,连续三年被自治区命名为“平安县区”。

  富集体富群众,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坚持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力量转化为发展力量,推动党建强、产业兴、群众富。壮集体经济“强积累”。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措施14条,每年整合资金100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创新金融共富路径,推行“聚力工程”担保基金贷款,发放贷款5.04亿元,增加村集体收入856.8万元,受益群众5000余户。通过产业带动、入股分红等模式,实施壮大集体经济项目44个,2020年经营性收入1111万元,较2018年增长1.9倍。目前,各村不断挖掘本村资源优势和灵武产业优势,转变增收方式,提高增收效能,在设施长枣、畜草种植等方面大胆尝试,通过村集体流转土地、村级经济组织自营管理的方式,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输血”为“造血”,预计今年全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达到1400万。谋改革创新“蓄动能”。全市70个村完成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累计办理抵押贷款949笔6877.77万元。建立联动发展利益联结机制,把支部建在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模式,成立全区首家“家和润农”家庭农场联盟,建成“两个带头人”示范基地14个,联动“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受益群众达11.5万人次。优特色产业“富口袋”。建立农村致富能手、返乡人员培育选用机制,635名“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在灵武长枣、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业中大展身手、引领示范。命名23个人才培育基地,“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次。联村连片规模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上滩韭菜、香妃蜜瓜、沙坝头西瓜等品牌农产品“走出大西北,畅销北上广”,梧桐树乡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021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8578元,同比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美乡村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推动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引导党员在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等任务中作出表率,以良好的党风转作风带民风。分级包抓建立村容整治“新机制”。累计投入资金8.8亿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立“市级领导包镇、镇包村、村包队、党员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推行“两次六分、四级联动”垃圾治理模式,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04%。鼓励村级组织首创精神,二道沟村“小积分、大治理”、榆木桥村“四净”等模式在银川推广,建成美丽村庄15个,沙坝头村入选全国文明村,白土岗乡获评“全国卫生乡镇”。榜样引领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创建各级文明村镇62个,创建率达80.5%。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印制1.2万份移风易俗年画海报,组织党员入户宣传、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通过“音、视、图、文”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移风易俗。疫情防控期间,引导群众实现婚事缓办76例,丧事简办137例。支持有条件村镇打造村俗、农耕等各类文化馆,临河镇二道沟村农耕文化馆、东塔镇城一村乡愁记忆馆等特色文化馆,通过展示红色历史、老物件、老照片,丰富了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带动了民风、村风转变。志愿服务成为乡村和谐“新风景”。健全农村志愿服务网络体系,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常态化推进8个“幸福邻里”志愿服务项目,成立“志愿服务队”“邻里小事互助社”等村民互助团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组建志愿服务队169个,实现村村全覆盖,5000余名农村党员累计参与志愿服务1.6万余次,“红马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特别是在近期面临确诊病例风险时,临河镇全体党员凌晨集结,全力以赴执行封控措施,展现了新时代农村党员的战斗力。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