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老式钟表就是我们村里的宝贝,它不仅见证了我们背井离乡的陌生之旅,也见证着我们迈向小康的幸福之路。”闽宁镇原隆村党支部书记妥成福告诉记者。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福建对口支援宁夏。当时在福建工作的习近平同志任帮扶宁夏领导小组组长,提出了建设闽宁村的设想。由此,数万名群众陆续进行易地扶贫搬迁,落户在此。2002年,闽宁村发展成闽宁镇,原隆村是闽宁镇的一个新村,于2010年规划建设。
妥成福也是搬迁者之一。谈起搬迁前后生活的变化,妥成福直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以前上学要翻山越岭,步行3个小时才能到学校。搬迁之后,只需要20分钟就能走到学校!”近在咫尺的学校和宽敞明亮的教室,让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他加倍珍惜念书的机会,并在多年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妥成福没有如预想的一般走进大城市,而是转身踏上返乡之路,成为村里的“当家人”。“我希望能带着大家富起来,生活越来越好。”
搬迁时,村里人也带了不少老旧物品,被视为“村宝”的老式钟表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钟表在以前可是‘香饽饽’,全村就这一个,大家想知道时间的都要去看这个钟表。后来搬迁时候特地被带了出来,留存至今。这个钟表,见证了我们生活的点滴改变,也蕴含着我们对当初那片土地的浓浓乡情。”妥成福说道。
移民搬迁是为了脱贫致富。为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政府充分发挥闽宁协作机制优势,大力招引闽商、台商过来投资兴业,原隆村先后培育16家优质企业,依托润腾跃牧业、壹泰牧业等龙头企业,建设原隆村光伏养羊园区,稳定带动33户家庭户均增收2.5万元;以酿酒葡萄、设施大棚等特色种植产业为布局重点,种植酿酒葡萄总面积达2200亩,建成设施园区温棚3处,解决就业600人次,增加农民收入960余万元,让大家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奔头。
“刚从老家搬迁到原隆村时,主要靠我和丈夫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一次偶然到立兰酒庄的葡萄园种植基地锄草,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村民刘莉说道。
刚开始只是在葡萄园除草,到酒店拖地、打扫卫生,但因为聪明勤快,刘莉后来成为立兰酒庄的骨干人员,专门负责葡萄酒酿造生产,月工资5000多元。她的丈夫也在酒庄做葡萄树种植和管理工作,月工资5000多元,夫妻俩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以前挣不来钱,现在每个月都能拿到工资,回家路上我买点水果,周末和家人一起开车去银川逛逛街,觉得特幸福!”
近年来,原隆村又有了新动作:当地新建闽宁镇游客集散中心,规划布局吃、住、行、游、购、娱平台,让自身的旅游资源融入银川西线旅游带和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文化长廊。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后,闽宁镇文旅部门还推出6条精品线路,并打造“山海情”文旅园,初步形成一体化的文旅产业链。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昔日荒凉贫穷的“干沙滩”变成了生态美好、产业兴旺的“金山”。闽宁镇由最初8000多人发展到6.6万人,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从1997年的500元增加为2023年的17882元。
“东南风吹西北暖,那年你到咱家来,拔掉穷根把花栽,拔掉穷根把花栽,美得哟沙漠变花海……”夕阳西下,一曲动听的《山海情》插曲,唱出了闽宁镇人们的幸福生活。
原隆村风景(原隆村村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