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出路 | 细分赛道突围,小茶叶也有“精选”致富经
2025-04-08 09:0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小茶村,通过对茶叶粗加工的“精筛细选”,也能让茶农吃上产业饭。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圣茶社区,这个生活着2176名村民的传统茶村,通过聚焦茶叶精选业务,在同质化竞争的茶产业中开辟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走出一条“小切口撬动大产业”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春日清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的茶山上薄雾袅袅,圣茶社区茶农的竹篓里已盛满新采的嫩芽,新鲜的茶叶经过茶企业粗加工后,被集中运送到圣茶社区建成的圣茶精选中心,然后,通过一台台先进的形选和色选机器高效运转,将茶叶精准分类。“以前,咱们这的茶叶加工全靠人工精选,效率低,质量差。”圣茶社区党总支书记周忠奇告诉记者,社区虽坐拥得天独厚的茶产业资源,但曾在精选加工环节上明显“脱节”。

  圣茶社区地处“国家茶叶标准化种植示范区”,茶园面积占全域68%。长期以来,村民收入主要依赖鲜叶销售,茶叶产值相当薄弱。“我们守着金山银山,却捧着金饭碗讨饭。”周忠奇回忆起2020年的产业调研,发现传统茶产业存在三大痛点:前端种植标准化不足导致原料品质参差不齐,中端加工粗放造成资源浪费,后端销售渠道单一压缩利润空间。

  为了给社区茶产业发展寻找出路,圣茶社区组织干部群众深入福建、安徽等茶产业相关地区开展调查研究后发现:高端茶市场对茶叶纯净度要求严苛,而传统人工分拣成本高、效率低。圣茶社区决定,锁定“茶叶精选”这条细分赛道。

  “茶叶精选业务具有较大的市场前景,但在本地尚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精选体系。”周忠奇介绍,圣茶社区看到其中的产业机会,圣茶社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整合社区资源,着手打造了一座茶叶精选中心。

  2023年建成的圣茶精选中心,配备5台智能色选机,日处理能力突破1.5万公斤。“我们通过色选机实现茶叶与茶梗、碎渣的精准分离,将加工损耗率从25%降至3%,使每斤茶叶附加值提升30%以上。”圣茶精选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圣茶社区,这种“轻资产、重技术”的运营模式产生显著效益,带动了社区内800余户茶农参与订单种植。此外,圣茶社区在茶叶产业发展上又增了一道“保险”,投资150万元建设1000立方米茶叶保鲜库,进一步优化了茶叶的存储保鲜,让社区采摘的当季茶叶延长了销售时限。

  在圣茶精选中心的运营中,“党组织+集体经济+市场主体+乡村能人”集体经济运行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周忠奇介绍,社区集体占股51%,村民投资占股49%,“大家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我刚开始还犹豫呢,后来看到社区这么用心,就决定入股了。”村民顾邦臣是早期的投资者之一,如今,他已从中获益匪浅,“分红不少,还带动了家里的就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目前,圣茶精选中心已完成二期、三期建设,新增生产线3条。随着圣茶精选中心的不断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节节攀升。2023年底,加工茶叶138万斤,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2024年,加工茶叶180万斤,产值更是翻番超过了200万元。

  “如今,圣茶社区的茶叶精选中心已向茶饮知名企业提供茶叶原材料,并积极开拓贵州、湖南等地的茶叶精选市场。2025年年底,预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再创新高。”谈起社区的未来发展,周忠奇满眼喜色。

  本报记者 周晶 通讯员 肖远刚

  圣茶茶农精选中心内产业工人正操作机器。周晶 摄

责编: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