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打卡吐峪沟村。(吐峪沟村村委会供图)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南麓,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村静静坐落,历经1700多年岁月洗礼。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这里留存着新疆最为完整的生土建筑群,享有“新疆生土建筑博物馆”的美誉。近年来,吐峪沟村在保护民族文化根脉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旅体融合新路径,蹚出了一条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乡村振兴康庄大道。
吐峪沟村的生土建筑群是新疆传统民居的“活化石”。村民们依势而居,就地取材,用黄土夯筑房屋,形成了“户户相连、家家相通”的独特村落风貌。村内现有20余处文物古迹和94座洞窟遗址,吐峪沟石窟群和佛寺遗址更是荣获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然而,历经千年风雨,部分建筑墙体开裂、结构老化,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鄯善县委、县政府秉持“修旧如旧”原则,精心编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创新推行“一屋一设计”保护模式。村民努尔买买提·艾合买提的老屋改造后,既保留了建筑赭黄色土墙和雕花门柱的原有风貌,提升了居住的安全性,还增设现代化灯光和展示空间,成为“网红民宿”。截至目前,全村累计修缮古民居78个院落,政府投入资金超4000万元,为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凭借独特的古村风貌,2022年,吐峪沟村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被列入新疆“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文旅发展驶入“快车道”。村党支部书记艾则孜江·阿布力克木介绍,吐峪沟村借此明确了“乡村旅游+产业带动”的发展路径,不断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2024年旅游旺季,单日游客量突破5000人次。现在,吐峪沟村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通景区观光车,安排本村56名村民担任司机、安全员、售票员、保洁员等,人均月收入4000余元。
不止于此,吐峪沟村积极融入文旅体融合理念,联合景区举办篝火晚会、“一眼千年”民族歌舞表演等活动,开展叼羊、赛马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赛事活动和体验项目,传播了民族文化,让古老民俗文化在新时代重焕活力,年累计接待游客超33万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800余万元,实现了文化、旅游与体育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通讯员 单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