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我来到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枣园镇琅琊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助理。到村以来,我渐渐熟悉了这里的风土人情,也慢慢学会了和乡亲们打交道。从对村情一无所知到方言脱口而出,从只能聊聊外面的事到共同商量村里的事,融入得很自然。
刘颖沛(右)调研征迁户生产情况
我任职的枣园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土地开发强度较大,随着青岛理工大学、战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的相继立项,征地拆迁工作是重中之重,我也主动申请参与。
起初,我以为看几遍政策手册就足以应对动员工作,可没想到最基本的积分计算、选房方案都变化多样。现场解答也颇有难度,有群众一听我不是本地人,压根就听不进去我说的话。好在我们是分小组做动员工作的,组里既有镇上干部,也有村“两委”成员等。通过“拜师学艺”,我慢慢克服了本领恐慌。
村民老全在自家屋顶上安装了光伏发电设施,若拆迁迁移将面临补贴减少。第一次上门,我们耐心地听老全倾诉。他对现有政策有一些意见,我们承诺把他的诉求反馈到指挥部。后来经多方协调,我们为老全等光伏户争取到维持原标准的优化方案,再到他家时,老全把话语权让给了我们。“大哥,当初您投资光伏是做了功课的,但投资总归有风险,通过党委政府的争取,现在只需要交一些屋顶租金,原来的大部分收益都能保住,何乐而不为呢?”话说到了老全的心坎里,签协议那天我在指挥部遇到了老全,他表示很满意。
去年10月,村民老朱家的蘑菇大棚里长出头茬蘑菇,征迁计划一来,这些蘑菇没地方转移、没有搬迁补偿、没有销路等问题让老朱犯了难,大棚寄托着全家的希望。没有地方转移,我们请国土和城管部门踏勘后,帮老朱找了一处旧棚改建;没有搬迁补偿,就反复去现场,召集评估、审计专业人员商讨并进行外部询价,最后用特殊搬迁条款解决了部分费用;没有销路,我们都帮着吆喝,联系镇政府食堂、驻地企业、超市……
这样的事,一件件在上演,大家的支持率也不断上升,“枣园速度”不断刷新。在这个过程中,和群众沟通、商谈也教会我很多做群众工作的方法。一开始要唱好“宣传歌”,信息对称让老百姓看得见未来的还建区,首先搭建好信任的基础。全过程要握好“公平秤”,“一把尺子量到底”是开展伊始就确定的铁律,也是最终得到大家配合的重要一环。关键还要念好“同心经”,村“两委”和乡镇干部一道,厚植为民情怀,遇到特殊情况,跳出政策看政策,情理结合,全力争取,在保证政策连贯性和一致性的基础上,更多让利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