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合玲(左)和邢宗旺在养殖场喂鱼。 刘军 摄
走进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濠城镇邢圩村原邢圩小学,闲置的教室里放置着大型塑料养殖池,盛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邢宗旺撒下一把饲料,上百条鱼儿争先恐后跃出水面抢食。“国庆节前后刚签了3个大订单,合肥、蚌埠等地水产批发市场共采购了2万余斤鲈鱼,现在池里的鱼再养几个月,元旦、春节还能卖个好价钱。”邢宗旺向记者介绍时,手里的活儿也没停。
邢圩村总面积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00亩,下辖8个村民小组,有712户3142人。近年来,邢圩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发展现代化农业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22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51.32万元。
“原邢圩小学校舍年久失修,基础设施条件十分薄弱,多年来村里一直想方设法探寻改造利用闲置校舍的合适渠道,但始终没有找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合玲说,之前有家具厂、养殖场想租赁闲置校舍办厂,但因租赁价格过低或者不符合环保等原因,最后都不了了之。
如何盘活废弃校舍成为程合玲的忧心事。思虑再三,他决定先从改善校舍的破旧面貌着手。程合玲的想法得到了村“两委”干部的支持,经过“一组一会”、一述两评三议事等程序后,也获得村民认可。随后,村党总支对老旧房屋外立面翻新,恢复供水、供电等基础保障,完善操场绿化。
2022年底,春节期间外出人员返乡之际,邢圩村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在外创业人员动向,动员大家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为家乡作贡献。过去,邢宗旺是一名兽医、养殖能手,在镇上经营一家兽医站。座谈会上,他谈起在浙江接触到鲈鱼室内生态养殖项目,有发展该项目的念头,但苦于没有养殖场地,想法也就搁置了。
散会后,程合玲多次主动上门,同邢宗旺交流。他们还一起前往上海、浙江考察学习,了解到可以采用室内水桶养殖的方式,通过先进的闭环循环利用系统,连通管网与外部生态水池,用排污管网抽出养殖废水,经过物理过滤和生态净化,重新注入圈养池,实现循环利用。这种模式不仅能降低环境污染,还有效解决了养殖用地不足的问题。
原邢圩小学有28间教室,邢宗旺留出部分办公场地后,首批建设了8个鱼池,每个鱼池40立方米,可养鲈鱼5000尾—6000尾。邢圩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将校舍租给邢宗旺,年固定租金2万元,成鱼销售后再按照盈利的5%分红。
“鲈鱼养殖对技术要求不高,只要确保水质和水温,养殖很容易上手。”邢宗旺说,掌握了技术,有了市场认可,今年初他扩大了养殖规模,在操场上搭建了两个养殖大棚,安装了55个大型养殖水桶,并且增加了黑鱼、鳜鱼、对虾等养殖品种。今年夏季,养殖场又修建了4个蓄水池,升级安装了整套尾水处理设备,厂里每3天检测一次水质。
邢宗旺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以鲈鱼养殖为例,每尾鱼苗2元,养殖6—7个月后长至1斤—1.5斤可对外销售,按照市场价每条鲈鱼纯利润5元—8元。去年鲈鱼销售,村集体分红5万余元。今年养殖黑鱼利润更高,每条纯利润在10元以上,预计今年村集体分红可超过10万元。
较高的经济收益也让不少村民动了心。今年3月,在程合玲的牵线下,村民丁树奇跟着邢宗旺学养鱼,以“工厂+农户”的形式,投资30万元建了30个养殖池。“以前我养过鸡、牛等家禽家畜,但是常规类养殖经济效益不太高。蚌埠属于内陆地区,池塘、湖泊少,水产养殖经济效益要高。”丁树奇笑着说,老邢手把手教技术,程书记也经常上门关心养殖情况,今年养鱼挣到钱了,盘算着明年再扩大养殖规模。
“当前,有部分农村闲置房屋、校舍,如何处理、盘活这些闲置资源,成为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一道不可回避的课题。”固镇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朱纪东表示,固镇县有闲置校舍93处,占地558亩,县里采取“闲置校舍+水桶养鱼”“闲置校舍+古法榨油”“闲置校舍+直播电商”三种模式,盘活了90%以上的闲置校舍,为村集体年增加收入29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