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触网”,点笋成“金”
2023-12-15 14:3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许露露 黄劲檀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我的家乡西牛镇在广东省英德市,属半山半田的丘陵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疏松肥沃,非常适合麻竹笋生长,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我对它非常有感情,可以说,我就是冲着家乡的麻竹笋回来的。”今年38岁的新农人陈肯锐返乡已有7年,带动一批又一批乡亲“触网”增收,让有“剥皮黄金”美誉的麻竹笋真正成了致富“金笋”。

  回忆起当年的选择,陈肯锐说,自己辞职回乡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决定。

  2010年,从广东财经大学毕业的陈肯锐进入广州一家央企工作。6年里,他结婚生子,家庭事业双丰收,但一抹乡愁始终在心头萦绕不去。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加大,陈肯锐心中回乡的念头越发强烈,“一是为就近照顾家人,二是因为对故乡的情结。”

  2016年3月,陈肯锐踏上返乡创业之路。彼时正是农村电商兴起之时,他也选择了这一赛道。

  一开始,他尝试网上销售百香果、砂糖橘等本地应季水果,虽然销售端效果不错,但由于农户不了解农产品电商销售要求,售后问题不断。为把控农产品质量,他沉下心来,从产品采摘、储存、装箱、发货等一系列环节对农户进行培训,坚持一段时间后,电商售后问题逐渐减少。

  经过前期的摸爬滚打,陈肯锐逐渐把准了方向。经过精心筹备,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返乡青年成立了电商公司,2020年线上线下销售金额超过300万元。

  电商试水成功,陈肯锐在家乡站稳了脚跟,便将全部精力聚焦于西牛镇“一宝”——麻竹笋。

  西牛镇地处连江中游,种植麻竹笋历史悠久,这里出产的麻竹笋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不小的名气。2019年,全镇麻竹笋种植面积达17万亩,麻竹笋产业占全镇农业经济总产值的七成,从事麻竹笋产业的农户有5700户。

  但在外闯荡多年的陈肯锐,却看出了当地麻竹笋产业的发展短板:“仍以粗加工为主,附加值较低;笋企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产业没有整体开发,缺乏综合利用,同时受到外地麻竹笋产业发展冲击;等等。”

  找对症结,才能定向发力。陈肯锐着力推动麻竹笋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他积极组织本地与外省麻竹笋企业开展交流活动,邀约四川、湖北、福建及广东本省多地先进加工企业实地考察指导,精准发布供求信息,寻求一切机会扩大销路。

  2019年,陈肯锐与几位小伙伴创立广东大西牛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扎根家乡西牛镇,建立了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园——大西牛创业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饮食文化产业和乡村文化旅游业等,直接带动周边4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

  2022年,清远市提出打造包括麻竹笋在内的5个百亿产值农业产业,将之作为推动全市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备受关注的英德市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动工建设,将从种植、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品牌等多方面发力,推进全市麻竹笋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我们想借这股东风把公司和产业一起做大做强,让麻竹笋真正成为村民致富的‘金笋’。”陈肯锐说,公司正加强产品研发、抢滩直播电商,“我们通过直播卖竹笋干、清水笋、即食笋等产品,很成功。其中泡椒脆笋最多的一场直播卖掉10万余包。”

  陈肯锐的身边,不仅吸引了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还聚集了一批朝气蓬勃的新农人——每年毕业季他都积极动员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并通过师带徒的方式,把有想法、有干劲的返乡大学生培育成农业的行家里手。

  如今,大西牛创业园的员工中,返乡大学生占比超过七成,运营团队人才涵盖注册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项目规划师、互联网营销师等。深耕家乡沃土的这几年,陈肯锐也收获了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农村实用人才等荣誉称号。

  本报记者 许露露

  通讯员 黄劲檀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