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村不入”到“慕名而来” 看海南三亚博后村如何端稳“旅游饭碗”
2024-02-23 15:0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2月11日大年初二晚8时许,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吉阳镇博后村仍是人来人往,车流不息。村委会大院成为临时停车场,满满当当停了60多辆汽车,还有不少车辆正在进出。根据车牌可以得知,这些车子来自全国各地多个省份。与此同时,村委会对面的琼乡阁餐厅高朋满座,甚至还有10多位客人正在门口等位。

  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为何汇聚于此?比起记者的惊奇,博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显得淡然许多。热闹是博后村这几年的常态,“即便是非节假日期间,村里客流量也不少。”苏少洪坦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赋予博后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天然优势,但端稳“旅游饭碗”的关键还是靠后天努力。

  博后村紧邻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2016年以前,开车到亚龙湾旅游的人,从村头排到村尾,就是不进村,这是为啥?苏少洪抛出问题又解释道,过去博后村的土地是盐碱地,只能发展粗放型农业,“村民种种椰子、养养猪不仅富不了,还污染了村庄环境。”那时,错不开车的狭窄道路和脏乱差的村庄环境,都让游客对博后村“避而远之”。

  改变发生在2017年。2017年6月,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涌到了博后村。以此为契机,村“两委”一户户做工作,逐渐关停污染严重的生猪养殖,同时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及配套工程建设,绿化美化亮化村庄环境。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博后村摇身变为三亚美丽乡村示范村,并在第二年被评为省级五星级美丽村庄。

  在这些后天努力的基础上,博后村发展旅游的天然优势才凸显出来,许多投资者慕名而来。琼乡阁餐厅两位经营者也是这个时间进村的,他们在村里租赁民房打造成民宿,还与村集体合作开了这家餐厅。“具体经营他们更专业,我们负责做好后勤保障。”两者的合作共赢远不止于此,苏少洪介绍,“淡季时散客相对少,我们就把培训相关的餐饮交给他们。”如今,餐厅不仅为村民创造了就业岗位,每年还为村集体创收40多万元。

  从村委会大院出来,沿着博后村主干道漫步,风格各异、档次不同的民宿应接不暇。苏少洪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博后村共有民宿64家,客房1900余间。其中,80%的民宿由外地投资者租赁民房改造发展,“年租金多的每年五六十万,最低也有十多万,租期最长二十年。租期过后,这些民宿会全部留给村民。”

  然而,博后村对于投资者也并非来者不拒。2019年,博后村成立三亚第一家村级民宿协会,通过设置准入门槛筛选经营者,将野蛮生长的民宿产业引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苏少洪很清醒,他明白产业发展必须立足长远。他还经常和村民说,“不能满足于收租金,要努力学习民宿经营理念和方法,更要教育好下一代,用知识改变命运。”

  对那些“考核”通过的“新村民”,博后村则以实实在在的服务,展现出拥抱欢迎的姿态。春节前夕,为了接住假期旅游的“泼天富贵”,博后村提前许久就开始做准备,除了积极营造节日氛围外,还成立了应急组织领导小组,聘请30名安保队员,加强重要路段的巡逻和道路疏通。苏少洪说,“过节期间,我们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及时解决游客及住店客人的问题,全力提升游玩消费体验。”

  在村委会村务公开栏,记者看到博后村夜市区域规划建设协商议题。苏少洪解释说,随着民宿数量和游客人数的增多,现有的停车位、夜市摊位等已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给民宿群运营带来了困扰。基于这样的观察,“我们已经重新规划了3个停车点,同时也把村委会大院用于临时停车。”除了这些“短平快”的解决方案,博后村还在进行更全面系统的村庄规划。

  靠近热门度假区的博后村,尽管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无法回避星级酒店群的冲击。“要让游客进村并住下来,博后村可能要给出更有力的理由,这道题博后要怎么解?”记者的这个问题,苏少洪早就思考过,他给出的答案是,在服务向星级酒店看齐的同时,打造更多元的消费场景和更独特的消费体验,实现与星级酒店的错位发展。

  前者要向外学,后者则需要向内求。作为纯黎族聚居村庄,博后村充分挖掘黎族文化特色,包括黎锦、黎陶、黎歌以及黎族舞蹈等,与游客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有机融合。同时,博后村还打造不同主题文化活动,像今年春节有新春长桌宴、乡村集市、民俗表演等,提供了丰富的游玩体验。苏少洪说:“在博后村,早上可以在哎岬湖散步,听鸟鸣、闻花香、赏游鱼,晚上可以到夜市吃特色小吃、喝黎族糯米酒……”

  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基因,是博后村错位发展的发力点,更是长足发展的底气。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博后村共接待游客总人数超4.6万人次,接待游客收入超2500万元;民宿平均入住率达95%,日接待游客5334人次。从游客“过村不入”到“慕名而来”,博后村振兴故事还在继续。

  本报记者 刘凤双

责编:姜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