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赋能 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2024-04-12 14:15:00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基层党组织必须坚强,党员队伍必须过硬。组织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根本保证。

  近日,本报记者奔赴基层采访调研,看各地如何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不断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广袤乡村的发展优势和治理效能。

  夯基固本 

   选好一个人,带好一班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堡垒强不强,关键要看“领头雁”。

  春风十里,吹开了错水河畔的万亩桃花。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王台街道徐村的春天格外热闹,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赶花期。连续举办多年的桃花节,已成为徐村独有的“嘉年华”,给村集体和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

  然而就在几年前,徐村的干部群众还在为村子怎么发展一筹莫展。在本村党员的推荐下,街道党工委找到了在外地工作的致富能人韩宗祥,动员他回村任职。

  “何不以桃花为媒,打好乡村旅游牌?”走马上任后,韩宗祥巧借现有的蜜桃特色产业打造桃花节,试水文化生态旅游。他还多次带桃农赴外地学习,组建蜜桃销售专业合作社、开启直播带货,助力徐村蜜桃俏销全国。

  选好一个人,盘活一个村。闯出一条发展新路的徐村,既有口碑又赢得了奖杯,一举摘得“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近年来,西海岸新区聚焦“头雁领航”,着力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坚持本土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挖掘后备力量人选,逐人制定培养措施。常态化开展“头雁领航”擂台比武、“五星书记开讲了”等系列活动,让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上讲台,讲经验、谈体会,为村党组织书记充电赋能。

  走进河南省新乡市翟坡镇东大阳堤村,一幢幢楼房错落有致,党建游园步步为景……10多年前,东大阳堤村既乱又穷,由乱到治、由穷到富,改变的关键是什么?“这关键,那关键,建强支部最关键,一定要从抓党建、带队伍这个关键上做起。”村党支部书记陈来胜对记者说。

  东大阳堤村的“蝶变”,是2022年河南在全省农村开展五星支部创建的生动样本。为让村党组织弄清楚应该干什么、怎么干,河南省委组织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设置创建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明确29项重点任务。

  “对每颗星的评定,既设定高线标准、又划出底线要求,并将创成产业兴旺等4颗星作为获评支部过硬星的前提条件,引导村党组织把精力和干劲用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上。”河南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省创成五星支部1110个,三星及以上支部占比达55.49%,基层党组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凝心聚力

  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

  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怎么体现?浓缩成一句话,就是“说话有人听,干事有人跟”。

  2021年3月的一个夜晚,天气微寒,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张槎中心小学里气氛火热,张槎街道古灶村的村民纷纷赶来参加整村改造宣讲会。在此之前,古灶村党总支书记陆秀兴组织村民参观了广州的类似项目,让大家对这项工作有了初步了解。现场,不少村民咨询相关政策,陆秀兴和村“两委”干部一一耐心细致解答,工作推进十分顺利。

  这在以前的古灶村是不可想象的事。2017年,33岁的陆秀兴成为古灶村“当家人”。当时的古灶村是个软弱涣散村,背负近3亿元的巨额债务,产业落后、人心不齐。收拾这样一个烂摊子,成为年轻“头雁”面临的第一个“大考”。

  “你能行吗?”村民问陆秀兴,她也问自己。她每天头戴草帽走家串户,终于找到了破题路径:强化党组织的全面领导,实行村务公开、党员亮相。凡涉及村里重大事项,由党员带头先知、先议、先做,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公告栏里,贴着村里88名党员的照片,党员主动亮身份、认领村务,一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

  俯下身子、耐着性子,事事冲在前,处处当表率,党员干部的威信就起来了;村务在阳光下运行,村民对村里的大小事务了然于心,党组织的威信就起来了。这是党的二十大代表陆秀兴的治村之道。

  为进一步解决基层权力运行不规范、为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不少地方还引入“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给村级事务“划边界”,让村干部心里有底、村民心里有数。

  “我们村道修好不到两个月,路面就出现了开裂……”最近,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镇江西村的村民们向上级反映问题。县有关部门迅速查明原因,对相关村组干部等6人进行了查处,并对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实施了问责。

  为规范村级“小微权力”清单运行,攀枝花市建立健全监督制度14项,强化村干部监督,拒绝“一言堂”,不断扎紧制度“笼子”。该市所辖各县市区也纷纷亮出妙招:东区开通“阳光监督随手拍”平台,将大数据应用于干部作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环节;仁和区细化村务流程、群众议事等内容,重点整治村级党组织“新官不理旧账”,办事不透明、不规范等现象,使干部用权有规矩、群众办事有指南、民主监督有依据。群众心里敞亮了,对村党组织和村干部更加信任、支持了。

  基层善治

  没有局外人,人人都出力

  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和根基,需要抓住组织振兴这个“牛鼻子”,把党员、干部、村民拧成一股绳,形成人人出力、人人参与的局面,从而达到党建引领乡村善治的目标。

  “我们村要建活动广场,绝不能一建了之,一定要找到村庄建设和村民意愿的平衡点。”湖北省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光伟感慨地说,“过去是干部干、群众看,但干部包揽得多,群众未必待见。”他告诉记者,村里现在格外重视发挥党员、能人的带动作用,引导村民参与村级治理,让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为让村民都能参与到广场建设中来,村干部专门设计了“问题地图”,这一形式广受欢迎。“我们先做出广场的规划图纸和模型展板,用小推车拉着,一户户上门讲解,请村民们提意见。”张光伟说,村民们积极在便利贴上写意见,甚至用橡皮泥在展板上给项目定点,提供了不少“金点子”。“集思广益,让村‘两委’很受启发。”

  美好环境,人人向往;幸福生活,人人追求。2022年,湖北省探索以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为治理单元,分两轮在1038个城乡社区、50个村民小组(居民小区)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动员党员干部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共建共享,成为荆楚大地最富生机活力的基层实践。

  同样是以党建破解农村基层治理难题,一场名为“小院+”的基层治理实践也在重庆荣昌如火如荼地上演。

  当地探索以党建为统领,以10户至30户左右群众聚集的农家小院为基本单元,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将乡村治理从“最后一公里”推进至“最后100米”。荣昌区万灵镇玉鼎村唐家院子是该镇“小院+”模式成立的第一个院子。村党总支副书记罗迪是唐家院子的党建指导员,她对小院创建前后的改变印象深刻。“那时院子环境很差,臭水沟、垃圾箱异味熏天,柴火、农具等随意堆放。”罗迪说,小院创建后不但面貌干净整洁,而且每月都开展活动,人心齐、人气旺。

  如今,一个个小院环境美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村干部们有了更多时间思考如何推动村务、发展产业。罗迪认为,“小院+”模式行之有效的关键是党建统领,“通过成立小院党小组、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党员联户机制等措施,推动党组织设置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形成了合力、激发了活力。”

  本报记者 许露露 刘凤双 聂伟 周妍 倪怀成

  通讯员 赵超越 史来磊 李美静 陶优 王孺 姬中元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