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板凳会 | 结对子如何结出好果子
2024-04-12 15:36:00  作者:记者 周妍 通讯员 吴俊 夏忱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党建联建、抱团共赢是很多村镇的发展法宝。因为村子结对,在村任职选调生也多了一个“实践课堂”。本期,我们邀请两对结对的浙江选调生,请他们谈谈在两村共建项目中有何收获,畅聊结对子如何结出好果子。


  主持人:周妍

  金华市的结对选调生:

  刘陈桉 义乌市城西街道七一村村主任助理

  蔡子安 浦江县檀溪镇潘周家村村书记助理

  台州市的结对选调生:

  金宏磊 天台县赤城街道三新村村主任助理

  朱振远 天台县赤城街道塔后村副书记

 

  立足一村 跳出一村

  主持人:我了解到,村子结对的活动很丰富,你们的参与度也很深,可以跟我们分享下吗?

  刘陈桉:七一村和潘周家村相隔60公里,共建过程中我们通过一系列互访走亲活动拉近了两地百姓的距离。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送布鞋活动。我们村把传统手艺、纯手工制作的百余双“七一布鞋”送到了潘周家村80岁以上老人和困难群众手上,村民收到鞋子当场就试穿起来,笑着对我们竖起大拇指。走访过程正赶上饭点,潘周家村村民很热情,捧出刚烤好的咸锅巴让我们尝。同时两村在非遗文化资源上都非常丰富。七一村的“乡村文化馆”展陈有何福礼竹编、余晓球瓷板画等非遗大师作品,去年11月份又特意上新了非遗技艺浦江剪纸作品。来往参观的客人都赞不绝口,说我们的非遗品牌更丰富了。

  蔡子安:我们两个村结对有一个重要成果,就是“一饼一面”双非遗标准店去年10月开张了。一饼是七一村的东河肉饼,一面是我们潘周家村的“一根面”,都是省级非遗技艺。2022年我们举办共富集市把两样美食搭到一起,发现很受食客的欢迎,通过“两问大家访”活动,也了解到两村村民发展非遗美食的意愿非常强烈。所以,两地村干部谋划在七一村开了“一饼一面”双非遗标准店首店,这是我们两个村的联名产品,饼面套餐推出后非常火爆。刘陈桉是学法律出身,没想到他自己摸索设计的宣传册和礼盒包装还真不错,为我的“搭档”点赞。

  金宏磊:我们三新村和塔后村结对,说到底还是我们“占了便宜”,拜了个“好师傅”。塔后村各方面的底子都很好,文旅产业起步早。我们村也眼红文旅产业的巨大发展潜力,找了个赛道,想搞三新七彩油菜节。但是,到底怎么搞,村干部们心里也没底。于是趁着片区共建、村村结对的机会,我们邀请塔后村的陈孝形书记给我们出谋划策。陈书记带着村干部来我们村实地考察,他特别提到这一大片油菜花田,开发后能给出最真实的农村味道,这是现在城里人最缺少、最想要的。

  陈书记的许多观点与我们齐菊女书记不谋而合。我们村“摸着石头过河”,把活动搞了起来,村里人手不够,每次活动,塔后村都会有一批党员志愿者过来帮忙。今年的油菜花节,恰巧是由我和朱振远对接,我们从塔后村拉来塔塔花园户外基地项目,在花田里上演了一场骑马秀,很新颖,游客反馈很好。

  朱振远:我和金宏磊搭档的次数不少。大家伙都是你有点子、我有设备,你有技术、我有人力,一起合作。去年三新村与我们村合作打造了一个中草药种植基地,我负责给药田拍摄宣传片;又过了几个月,我们村举办塔后乡村音乐节,三新村就来给我们帮忙,金宏磊还和我一起做直播,非常有趣。最近我们两个村一起成立了“村播天团”,邀请了县内许多优秀的网红村播,争取把村里的特色宣传好,能够吸引更多人。

  结对其实并没有主次之分。两个村子本来距离就近,与其说是因为结对关系,两个村才互相帮助,倒不如说正是因为两个村一直以来都关系密切,守望相助,才促成了这段结对关系。

 

  一个项目 两地挣钱

  主持人:本次结对和你想象中的结对一样吗?

  刘陈桉:共建不是单纯挂个名头、搞次活动,而是真正地让两村结成一家,成为挂在嘴边、放在心头的牵挂。正是在交流过程中,我们想在一块,干在一起,碰撞出很多共建共富的“火花”。

  蔡子安:是的。一开始我印象中的结对就是强村帮弱村,直接给钱给物。但随着双方结对的深入,我发现其实这次结对不是我印象中的“帮扶”,而是“共建”。通过我们双方之间产业的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像“一饼一面”双非遗标准店就是一个很好的结对成果,帮助了双方产业进一步发展,强化了自我造血功能。一个项目,两村都受益。

  朱振远:我和金华的两位选调生有同感。村村结对除了帮扶作用,更发挥了协作效应,以彼之长,补我之短。我所在的塔后村虽然在发展水平上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三新村也有我们所不能及的特长。三新村拥有大片开阔土地,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三新村如果把观光农业园区发展得更好,与我们村的观光点串联起来,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一条线观光。像中草药基地,我们塔后村规模比较大了,可以借地三新村,再扩大再发展。这些流量和资源,我们两村是共享的。

  金宏磊:三新村和塔后村的结对关系,是村与村之间自发形成的。村干部们尽可能地利用手头上的资源,“托关系”找来“便宜师傅”和“免费劳动力”,为的就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目标,最后发展成这样的“结对关系”。亲身经历后,我才知道这种“结亲”关系多么宝贵。

 

  两个课堂 两位名师

  主持人:能同时拜两位“名师”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请给你们的师傅“画个像”吧。

  刘陈桉:结的是亲,共的是缘,建的是情。我的师傅何德兴书记把结对的村当作自己村在指导。他走遍了结对村的每个角落,对于村里资源禀赋、产业特色都摸得透透的。为拓宽潘周家村“一根面”的销路,他积极牵线搭桥,为提升标准化、品牌化,认真做好整合和协调工作。

  他常说:“先交朋友再做事,大家心往一处想,就能劲往一处使。”他与村“两委”干部、产业大户、普通村民都结下了深厚情谊,大家也愿意一起为村子发展和共同富裕贡献力量。年近七旬的他,有时候想到什么产业发展的点子,不满足于电话沟通,一定要亲自开车前往,看现场、走现场,他认为这样能让想法快点落实,办法总是在现场多,这种工作的热忱和实干的作风让我深受感染。

  蔡子安:一次结对让我有了两位师傅,而且这两位师傅都是有着几十年治村经验的“老教授”。何德兴书记一直和我们强调,村庄一定要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3年、5年甚至是10年的目标,平时所有的工作举措都要围绕发展目标来开展。同时他也强调要学会乘政策的东风,上级的政策支持一定要主动去对接。

  我们周金华书记一直强调乡村治理的复杂性,农村工作很多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他带我调解矛盾纠纷的时候,会把人情关系和事情的历史渊源等因素统筹考虑进去,他还会指导我如何去协调各方的利益,想出一个“折中解”,保证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金宏磊:严格来说,我的师傅并没有严肃认真地对我说过什么,但是仅仅通过观察和感悟,我就学到了许多。她给我交待的工作,有时我有疑问,她总对我说:“先去做吧。”当我真正着手做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事情没有我想的那么费力,遇见问题的时候,总是可以找到对应的方法。齐书记让我去经历,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给我答案,这一点我受益很多。

  塔后村的孝形书记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虽然已经50多岁了,但广告公司出身、摄影师协会会员的他有很多创意。在他任职期间,塔后村的民宿实现了中高端转型,打响了在长三角的知名度;引入了康养产业与直播产业;成功开创塔后乡村音乐节,让时尚下乡、潮流入村。他是一位运营乡村的大拿。

  朱振远:我们陈孝形书记能够在一个小山村里搞出这么多玩法,除了本身的技能过硬,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格局”。他常说:“格局要大,视野要广,很多事情要跳出塔后这个村,从县级甚至省级的角度去看问题。”格局决定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也影响我们工作的方式。比如,一个村子办不了一场音乐节,但通过与政府部门协调,与高校单位、企业合作,我们也能吸引到十余万人次的游客来参加我们的乡村音乐节。其他工作也是如此。

责编:俞玺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