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大岭村春季研学告一段落,刘念和研学团队合影留念。照片里,老的少的笑得有些拘谨,但又朴实真诚。正中间,穿着露肩连衣裙、涂着大红唇的,就是刘念。
“一只脚踏进去,就收不回来了。”刘念没想到,回村两年多,会和这个村庄产生如此紧密的交织。
刘念是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大岭村人,但从小没在村里生活过。回村,和她父亲有关。“父亲是一名企业家,一直支持村里的建设发展,2022年他去世后,村书记夏必良就找到了我。”当时,村里要建一座康养中心。因为这个机缘,当年4月刘念回到家乡。
坐拥服装店、传媒公司、防护用品厂,刘念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但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志,她和村干部出去跑募捐。半个月时间,大岭的17位企业家共捐了近240万元。康养中心的建成,让刘念找到了新的“职业”成就感。
2022年7月,大岭村被确定为共同缔造活动省级试点。共同缔造,就是村干部带着村民一起干,改善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共同创造美好幸福生活。刘念年轻能力强,又有资金、有干事热情,被推举为大岭村共同缔造理事会理事长。和往常企业家出钱出力的“剧本”不太一样,产业中,她是投资方、运营者;治理中,她虽无村干部之职,但做的都是服务之实。对共同缔造的介入之深,超乎刘念的想象。她拿到的,似乎是“大女主”剧本。
第一件事就是村庄改造。人住的屋子好改造,空屋怎么改?大岭村决定拿最破旧的五组“开刀”,可拿到外面团队做的方案,村干部和刘念都摇头,只能推倒重来。“不是为了改造而改造,是为了发展产业而改造。一是农村要像农村,二是要听取村民意见。”
“一到村里的办公室,我就讲不出话来。”前来参加议事的村民夏碧琴,说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村里决定就地建个议事亭。两个月后,取名为同心亭的议事亭落成,除了几根梁柱是新采购的,其他砖瓦都是老房子拆下来的。党员朱德虎一直在外从事工程监理,村党组织一声召唤回到村里,在设计理念、成本控制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共同缔造中,刘念一次次与一颗颗真诚的心碰撞。一日,无人机团队拍到了村民许克斌的后院废品堆积如山。经上门了解,他拾废品是为了补贴家用,因最近行情不景气想“捂一捂”。
志愿者开始帮助他清理,住在附近的木匠杜师傅帮忙在天井里搭起了雨棚,朱德虎从家里拉来了半袋水泥,将地面修补平整。做活的功夫,刘念在屋里转了转,发现了一套木匣子装起来的理发工具。她就和村干部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让许师傅给咱村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按次数计积分,积分可以领物资,点就设在康养中心。”有了发挥一技之长的地方,许克斌高兴地把理发工具搬到了康养中心。
改造是发展的前奏。名不见经传的大岭村,起步走的是轻资产化运营,产业的初创团队也是刘念从自己厂里带过来的,有负责宣传的、管理的、设计的。他们跟着刘念的脚步,在村里走访过、吆喝过、头脑风暴过。
“你说要搞研学,我们村里连个餐厅都没有,学生来了怎么吃饭?”去年1月,大岭村村集体与理事会带着村民一起成立了牛鼻岛户外研学合作社。课程怎么设置?场地谁提供?太多人不看好研学项目。
搁置争议,直接去找办法。作为研学产业的运营方,在市教育局老师的指导下,刘念亲自参与课程设计。“城里学生来了,教他们种地、烧火、做麻叶子。”刘念鼓励18户农户成为研学户,带着孩子们烧柴做饭,把家常便饭转化成盈利项目。出于对新事物的呵护,教育局给大岭村“送”来了首批学生。但是刘念的思路是,要从资源性产业转化为市场性产业,不能一直靠政府支持。一年多来,她坚持自己接待每一批学生,总是拿着话筒引导讲解,直到大巴驶离。带着疲惫的身体,她又立马开小结会。刘念知道,在仙桃,研学市场已经一片红海,后来者大岭,要拿出点真东西。
一年多摸索下来,刘念已很有底气,合作过的学校几乎都成了回头客。“我们的接车服务是一个特色。”以20位学生为一个单元,村里派1名跟班老师去学校接,来村的路上向孩子们介绍大岭村,跟他们建立好情感联结。农户以自己的房子入股,教孩子们种地、做饭、垃圾分类,每天还有100元工资。村民谭小翠本来因旧房拆改一事心里不痛快,但是她为人勤快,家里干干净净,村里便邀请她加入研学。有事干、有奔头,谭小翠一天天爽朗起来。
在“户户走到”过程中,大岭村还挖掘到了一批手艺人,善做炒米、麻花、麻叶子。一日,在议事亭,刘念和几位有手艺的妇女唠着嗑,就把村集体和共同缔造理事会合资的大岭造食品厂的第一支生产队给成立了。2023年的春节,大岭造年货卖出3000份。小小成绩,让大岭村的年,更添洋洋喜气。
“我都快兴奋死了!”电话那头的刘念讲起去年中秋前夕的“爆单”经历,笑声脆亮。在一次商务聚会上,刘念特地带着刚出炉的仙桃酥赴宴,邀请老板们品尝。“完全没想到,一位浙江台州老板一出手就是2000份!”她说。
意外之喜带来了生产压力,大岭造的中秋订单一加再加,工厂里热乎乎、香喷喷。从最初15人日产4000个,到后来的50人日产4万个,大岭村只用了一星期。最后一算总账,仙桃酥中秋节日礼盒销售额近百万元,为村民增收2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近15万元。
两年多来,刘念一直感叹:“一只脚踏进去,就收不回来了。”随着她带来的团队慢慢抽身,本村的村民一个个顶了上去。现在的研学团队里,从导师、研学户到后勤、安保,八成是本村人。正如她在采访中反复强调的,产业做起来后要让本村人接得住、守得好。
现在,看着大岭村村干部和村民端牢了“稳稳的幸福”,刘念对共同缔造有了一个浪漫的解读:这是一场村干部和村民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