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共成长丨“农村的事,要看情况”
2024-08-02 09:4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周凤春(左)与李胜强(右)察看水稻长势。(台江县委组织部供图)

  师傅:周凤春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南宫镇交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徒弟:李胜强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南宫镇交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请还没有报送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材料的同志尽快协助帮扶户申请。”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南宫镇交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胜强,娴熟地在村乡村振兴工作群里安排工作,再也没有刚到村的忐忑和不安。

  2022年9月,望着熟悉的景色,听着熟悉的乡音,李胜强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去交密村的路。

  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支签字笔就是他全部的行李。推开村委会的大门,迎接他的不是想象中略有些严肃的欢迎场面,而是摆放得有些散乱的文件材料,还有步履匆忙的人影。

  “我是县委组织部选派的选调生小李,今天来报到。”有些腼腆的李胜强用苗语说道。为了拉近和村干部的距离,他还特意强调:“我老家就是南宫镇南宫村的。”

  “太好了,终于派了一个懂苗语的干部来做工作,我们正在准备村级材料迎接第三方评估,你也一起来干吧。”村书记简单地招呼道。彼时还不知道村书记姓甚名谁的李胜强,看着眼前皮肤黝黑、眼睛大而有神的村干部,不自觉地跟着他的步调投入了工作。

  粗中有细,以心换心

  说起到村任职最大的变化,李胜强说:“我原先性格内向,周凤春书记粗犷豪放,被他带节奏,现在在路上遇到老的少的我都能拉家常。”

  周凤春办事雷厉风行、毫不拖沓,和李胜强想象中的村干部不太一样。在开展工作时,李胜强常常担心怎么面对客观困难,怎么分配精力,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在开展美丽庭院建设的时候,他的担心达到顶峰。

  交密村位于苗岭主峰雷公山东北麓,是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山高谷深、水质良好,翁密河从村中穿越而过,素有“森林之漂”的美誉。“如果能把美丽庭院项目开展好,把旅游基础设施搞上去,游客就会更多,还能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李胜强心想。

  周凤春带着村“两委”班子拿着卷尺去实地测量每一处空地、花圃的面积,如实登记各家庭院的实际情况。虽然开了动员会,但是村民能不能按照规划去改造布置,还是个未知数。但事实证明,李胜强多虑了,大家主动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把柴火堆放整齐,配合村“两委”把自家的小院打造得温馨又整洁。

  李胜强观察到,周凤春在开展工作时带头示范,先将自家的庭院布置改造,再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帮助老人和缺少劳动力的家庭一起打扫。交密村干部群众相互信任,是美丽庭院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事后复盘,周凤春告诉徒弟:“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信用是积累而来的,只要付出真心,大家就会跟着你走。我当书记这么多年,每天都是这样过来的。”

  用心做事,学会“看情况”

  “以心换心”,李胜强记住了。他打算试试依靠自己为村里办一件事。那时,村里环境卫生没有长效机制,他瞅准了,提议推行“门前三包”,由村定期组织卫生评比。经过入户做工作,看到村民一个个在“门前三包”承诺书上签下名字,李胜强觉得所有流的汗都值得。

  “我文化程度不高,也不会说漂亮话,你是大学生,用心老实做事就可以了。”周凤春做的比说的多,不说大话空话。李胜强将这几句鼓励他的话,一一记在本子上。

  李胜强天天琢磨要怎么才能算是“用心老实”。2023年春天,为了推广优质稻,县农业局给出了“宽行35厘米,窄行22厘米,株距20厘米,每穴4—5株”的指导意见,李胜强前一秒还在庆幸得到了宝贵的专业指导意见,后一秒就看到师傅和到村指导种苗的农技专家讨论后,向村民宣布适当降低每穴株数。

  “专家的意见也能随便改?为啥降低标准呢?”李胜强有点想不通,但他知道师傅不是一个随意的人。“交密村海拔高,日照时间短,如果秧苗种得密,反而会让农户减产。读书是很有用,但不能一味拿书本来套田地,套不住的!”师傅拍了拍李胜强的肩膀说。

  “农村的事,要看情况”,理论符合实际,才能实现丰收增收。李胜强茅塞顿开。

  师也是徒,徒也作师

  周凤春是个直脾气,也是个急性子,和性格温和的李胜强形成了强烈对比,“小李啊,我这个暴脾气……我倒是羡慕你,小小年纪总是不急不躁呢。”令李胜强感动的是,在组织生活会上,周凤春作的自我批评也没有一句虚话。当时,李胜强就在琢磨:脾气这么大,却能连着当十几年村主要负责人,是师傅的真诚实在不做作,赢得了这一切。

  但往往不加修饰的真实也会吃亏。真性情的师傅,上台从不带稿子。2023年7月在参加南宫镇的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时,获得了第三名,周凤春对这个结果不是很满意。但评审组给的意见是:你讲的内容跳跃性比较大,缺乏全面性和逻辑性。

  表达不好,英雄也气短。李胜强借着曾在组织部办公室工作一年的经历,主动申请当师傅的写手。一开始,李胜强喜欢堆砌词汇,书记念起来拗口,想删。徒弟就着急了,说,先想好换个什么说法,再删不迟,不立不破……一篇稿子往往在这类争执中,改来改去,直改到夜色深沉。现在,徒弟在文稿中也学会了照顾现实,抛弃了“八股”,换得几句清新,精炼朴素有力,周凤春拍手赞高徒:“你小子,这文字水平,让我说的比做的还好啦!”

  去年冬天,周凤春再次参加全镇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不负“村”望,获得了第一名,还被推荐到全县的擂台比武上展示,去年底又一鼓作气拿下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现在他走在村头,笑容比平时多得多。

  跟李胜强讨论多了,周凤春闲暇时间也会自己琢磨一些政策术语,也会犯嘀咕:“小李,你觉得上面这些文件有用不?我看有些政策都是方向性的,看了不知道怎么具体去操作啊……”李胜强解释,“各地实际情况不一样,但文件方向已明确,下面的落实只要照准这个方向就没错,至于你探索出来的真成果、真创新,则会随着出文件的人下村调研被发现、被写进下一次的文件,成为新的方向。”师傅想了想,笑了:“还是你有水平。”

  本报记者 周静文 通讯员 邰芸

  实习生 张媛

责编:蒋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