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村史看国史”系列报道引反响——75幅乡村画卷,展现祖国山河巨变
2024-10-11 07:11: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75年乡村巨变,75年春华秋实。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乡村干部报从全国各地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75个村,于今年5月推出特别策划《75辉煌 村宝之光——透过村史看国史》系列报道,至10月11日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组报道推出以来,得到读者点赞关注、热情转发。“坚持守正创新,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勾勒出新中国乡村发展的壮丽画卷”“顶天立地创意新,融合传播效果好;历史现实相交融,见人见事见精神”“主题鲜明、立意高远,75个‘村宝’故事各有特色,字里行间浸透着中国乡村建设史和发展史”……

  系列报道开篇选取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三个村,在乡村干部报头版头条重磅推出。《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小岗“惊雷”,开启中国改革的春天》《十八洞村,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以一条时间线展示了中国乡村在党的领导下的喜人嬗变。报纸经过邮路辗转抵村后,村里的干部群众欣喜地传阅,并在报纸上写下感言,寄回报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代表西柏坡村‘两委’感谢乡村干部报的这组策划。本次报道不仅写出了西柏坡从红色经典到绿色传奇的生动实践,更提醒我们要传承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诚邀各位再次到来。”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振祥把报纸边缝写得满满的。

  “透过村史看国史,以小岗之进展示中国之为,以小见大,一滴水见太阳,视野宏阔,立意新颖,角度精准,文笔生动。感谢感恩,衷心祝愿贵报越办越好!”安徽省凤阳县委常委、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在报纸空白处欣然提笔。

  十八洞村的减贫经验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新窗口。见证村庄蝶变的湖南省花垣县双龙镇驻村第一书记龙科给记者发来信息:“文章生动描绘了村民从贫困到富裕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历史变迁,透过村史看国史,把中国扶贫经验生动地呈现给世界,视角独到、内容详实。”

  以微视角管窥大时代,75个“村宝”串珠成链,串起了31个省区市的乡村新面貌。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导庄曦点评道,这组报道用新视角呈现了时代巨变,有西柏坡村、小岗村、十八洞村等典型案例的再度回溯,有“咖啡第一村”“全国首个村域数字乡村信用平台”和“中国网店第一村”等特色村落的深度挖掘,“既体现了对地域广度和时间跨度的内在追求,又实现了主题报道的典型性与区域性的统一。”

  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丹曾在梅州兴宁市石马镇下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一直通过本报关注着乡村发展。她说,系列报道以微观视角透视宏观历史,以客观方式展现农村巨变,展现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广大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中共中央一路向北“进京赶考”路上的伟大事业、中国乡村40年“革新奋进”路上的伟大成就、党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人类减贫”路上的伟大奇迹。

  点开乡村干部报微信公众号里的标签合集“75辉煌 村宝之光”,通过手机小屏阅读系列报道后,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闻报道业务研究室主任李凯点赞这组报道,“报纸版面编排呈现得好、新媒体融合报道做得好”。他说,乡村干部报从自身定位和实际出发,将宏大主题通过小切口生动表达出来,举重若轻,创意新颖;公众号的合集集纳、文后配发的二维码都方便读者延伸阅读,充分发挥融媒传播合力,有效提升了报道的影响力。

  沉下心、俯下身,才能写出沾泥土、带露珠的报道,本组报道也是对乡村干部报所有记者的一次“四力”检验。每到一地采访,参观村史馆、打卡网红点、采访新老村党组织书记,在资料室查找最有证明力的图片,在田埂间采撷最有感染力的素材。18个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雷锋开过的拖拉机、绝壁上凿出的致富路、三峡移民用过的铁犁……75个村的成长路,映射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建设发展与振兴之路,每个村宝故事都浸透着奋斗者的汗水、镌刻着实干者的足迹。一位90后记者感慨道:“在乡村采访中受教育、被感动,是一件很有获得感的事。”所有参与报道的记者感受一致的是,记者也要像乡村干部那样在田野中蹲苗历练,做新时代的“土味”新闻人,当好中国乡村故事的传播者。

  广袤乡村是一片“新闻富壤”,深扎根、勤耕耘必能广收获。“记者们深入乡间地头,将乡村发展的新政策、新趋势与新动能描绘在希望的田野之上。”庄曦在逐篇翻阅中注意到,75个故事涉及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在写到基层治理这一话题时,有的通过“农民乐团”“村晚”写到村民自治,有的嵌入了新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在宏大叙事之外,用“村史”丰富细节,展现了“国史”中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改善的共生印记。

  从村史话变迁,从村史看未来。“系列报道在采写中,注重运用村庄历史作背景资料,在今昔对比中呈现发展成就和深刻变化,用客观事实说服人打动人。”李凯说,这组报道不仅见人见事,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人和事背后蕴含的奋斗精神、昂扬风貌,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新时代人民群众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的坚强信心和必胜信念。

  本报记者 李海明

责编: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