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这羊膘肥体壮的,咋卖呢?”“一千五,少了不卖,正宗的哈萨克大尾羊”……12月的新疆寒意袭人,但伊犁新源县阿热勒托别镇喀拉盖勒苏村的活畜交易市场却是热火朝天,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村民迪亚尔·别依山阿勒拉着自家的羊前来售卖,和商贩一番讨价还价后,顺利完成交易。“今天我把100多只哈萨克大尾羊拉过来卖,赚了10万块。有了这个交易市场,我们交易起来方便多了。”谈起村里的活畜交易市场,迪亚尔高兴得合不拢嘴。
喀拉盖勒苏村位于新源县城以东50公里处,是典型的农牧结合村,牧民主要靠传统畜牧养殖为生,当地牛羊存栏数量庞大,养殖产业前景广阔。由于周围的几个村都是牧业村,没有活畜交易市场,村里每年出栏的牛羊常常被商贩低价买走,牛羊始终卖不出好价钱。
“牛羊市场信息不透明”“老旧牛羊市场吸引不了大的收购方”“交易日期不固定”……村里的奶茶议事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寻找破解养殖增收瓶颈的良方。
“我们要紧盯畜牧养殖的潜力和商机,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才能让乡亲们不出村就能享受到畜牧养殖带来的经济效益。”喀拉盖勒苏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济才说。
锁定增收方向后,村“两委”和工作队迅速行动,积极与镇党委对接,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690余万元,合理利用闲置土地,建成占地160亩,集牲畜临时棚圈、装卸交易棚圈、休闲商谈室为一体的活畜交易市场。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交易服务,吸引了大批商贩和养殖户前来交易。
“喀拉盖勒苏村活畜交易市场上的牛数量多、肉质好,价格也公平,我们买得放心。”前来购买新疆褐牛的外地客商巴格达尔艾力·亚森别克说。
活畜交易市场的建成运营,也降低了农牧民活畜交易成本。如今,每周二、周三、周日的活畜交易日,来自疆内外的养殖户、牛羊商贩和经纪人早早赶到市场,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看牛买羊,购销两旺。据统计,喀拉盖勒苏村活畜交易市场今年活畜成交量在30万头以上,交易额达24亿元左右。
借助活畜交易市场火热发展势头,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紧盯牛羊育肥产业,支持牧民扩大养殖规模,鼓励养殖大户发展家庭牧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养殖大户尹小平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苦于资金不足,村党支部积极帮他联系乡镇农商银行,申请信用贷款,同时邀请县畜牧专业技术员,定期入户为尹小平传授养殖经验。如今,他家养的牛从最初40头发展到200多头,年收入30余万元。
如何让产业乘势而上、一路长红?村“两委”和工作队决定在畜牧业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致富带头人孟江租赁了村里的闲置土地,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引导其成立具备生产线、冷藏库、综合加工车间和污水处理场的新源县聚力兴牧畜禽屠宰专业合作社。接着,孟江筹资800万元,引进牲畜屠宰仪器等设备,完善牲畜屠宰生产线,推动牲畜屠宰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合作社屠宰加工肉牛9000头、肉羊9万只,年产值1500万元,吸纳60名村民在合作社实现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余元。
今年,喀拉盖勒苏村的活畜市场和屠宰合作社帮助村集体实现增收近百万元。“下一步,我们将拓宽服务项目,在交易区的分类、合作社代售、订单式销售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村民们过上富足生活。”村党支部书记加那提别克·努热达西信心满满地说。
本报记者 周静文 通讯员 张洁 郎晓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