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我拜客家小朋友为师
2011-05-20 12:00:00

  2008年8月,我来到株洲市炎陵县当村官。不知不觉,当村官已满1000天。在这1000个日日夜夜里,令我最难忘的是,我拜客家小朋友为师的故事。

  到村后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村民们都用客家话交流。会开了一个小时,我一句都没听懂,笔记本上只写着“天气,多云”四个字。我不禁嘀咕起来,“语言不通,怎么开展工作呢?”村支书似乎发觉到了什么。会后就专门来安慰我说,“小陈,慢慢来,习惯了就好。”晚饭后,我看到村委会门口,一个小孩子正坐在地上玩耍,我顿时眼前一亮,“他肯定会客家话”。于是,上前蹲下身子“哄骗”他,“小朋友,你做我老师,教我客家话,我教你数学题,怎么样?”小孩子听说可以给大人当老师,很兴奋,当场拉钩同意了。

  此后,每天下午4点以后,我都要搬个小凳子,到村部广场上去上课。“小老师”用客家话说一句,再用普通话翻译一遍,我只管埋头用小本子记下来。每天临睡前,我还要像背英语单词一样,温习背诵一遍。一个月后,我就掌握了基本的发音规律,比如,“捱”就是“我”,“嘿”就是“是”的意思,“小老师”的数学成绩进步得也很快。

  我能用客家话和村民交流了,工作自然得心应手多了。去年10月,我联合5位村民注册了全县首家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随后还成立了蔬菜合作社、红提合作社。通过努力,蔬菜合作社生产的茄子、丝瓜通过了国家无公害蔬菜认证,美国红提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今年3月,依托三家合作社,我又成立了全省首个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1500亩的基地集黄鳝养殖、玉米种植、蔬菜培育于一体,所有种养技术全部免费传授给村民,希冀带领更多村民共同致富。

  回顾当村官的经历,虽然少了一些打牌喝酒的城里朋友,却多了不少朴实可靠的村民朋友。这将是我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既然选择当村官,就要尽我所能,风雨兼程。

  湖南省炎陵县三河镇团溪村村支部书记助理陈铎林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