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韦磊,是一名2014年应届毕业生,现在多了一个身份:大学生村官,现任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小坝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作为蚌埠医学院毕业的医学生,选择到农村当大学生村官有点出乎同学和朋友的意料。蚌埠医学院也很少有毕业生毕业之后去农村当大学生村官的,更何况是到外省任职。可以说我是放弃了到上海工作的机会,毅然选择到村任职的。
俗话说的好,凡事都有原因的,我的选择可以追溯到我的家庭背景。我出生在安徽蒙城县的普通农村家庭,但是却显得又不普通。五岁那年,我的父亲因车祸离我而去,母亲相继改嫁,留下我和两个弟弟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可以想象,这二十年里我的爷爷奶奶是多么地艰辛呢!从小我的内心里就多了感恩的心,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上了大学不久我就加入学校的公益性社团爱心协会,开始慢慢熟悉协会的工作。主要是面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比如敬老院的老人,希望之家孤儿,特教中心的聋哑人。从一名会员到最后走到社团社长,开始带领一批热血青年志愿服务,我们组织了许多活动,有苦有甜,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
“努力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他人”是我的生活信条。作为爱心协会的会长,连续多次参加迎新生志愿服务工作;带头打扫卫生,清理橱窗,美化校园;创立爱心小站,解决同学们的物品丢失等问题,给在校学生提供方便;积极参加阳光献血,组织爱心协会会员献血达30000ml,个人献血达2200ml(其中血小板5个单位);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当义务馆员,为大家借阅书籍时提供方便;积极参加学校“校长杯”乒乓球比赛、毕业生“双选会”等各种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会员到蚌埠市敬老院、孤儿院开展长期的志愿服务工作;在蚌埠市“希望之家”建立爱心书架,并为孩子们提供长期的义务家教辅导;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带头清理社区水池内的淤泥及周围街道垃圾。进入大学以来,累计志愿服务达1000余小时。第九届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10年度“益暖中华”谷歌杯第五届中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优秀志愿者;蚌埠市2012年度珠城优秀志愿者;蚌埠医学院2012年度“十佳大学生”;多次获得蚌埠医学院“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和“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
在社团的这几年,我接触到了许多志愿服务工作,也从此立志要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临近毕业的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选择了找工作,尤其是到上海,那里需要我们这样的公共卫生人才。我实习的时候是在上海实习的,所以当我去面试的时候他们都明确表示只要我愿意就可以去上班了。可是我选择了报考大学生村官和西部计划。由于报考的江苏省的大学生村官录取了,西部计划就没有去。
“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农民是一名好老师”;“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 习近平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来,高度重视年轻干部选拔培养,并反复强调了基层锻炼的重要性。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既是大学生村官施展才华的舞台,又是历练人生的学校。在结果出来之后,家人和朋友都劝我不要去外省当村官,人生地不熟的,离家又远。我就说,“到哪里都一样嘛,都是咱中国的农村啊。”于是,背上行囊,踏步远行,开始了我这大学生村官异乡任职。相信我今日在基层一线经风雨,明日必定是绚烂的彩虹,深入基层的这段经历,必定会在我人生道路上谱写不朽的诗篇,必将成为我收益终生的财富。
服务基层,青春无悔!愿把青春留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