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成长一得> 正文
听机关干部讲诉“定制村官”的真实故事
2018-08-27 14:32:00

  前段时间,我与原单位连云港连云区委组织部的同事相聚,聊起区里开展的省党建创新重点项目“定制村官”培育工程。同事说当天正好要组织刚招录的“定制村官”开展体验“书记的一天”活动,问我有没有兴趣一同前往。早就想找机会近距离接触一下听起来有点“高大上”的“定制村官”,机会难得,我当然不能错过。再次走进曾经去过很多次的村庄,重逢熟悉的人和事。一天下来,对“定制村官”培育工程有了直观认识,也有了深刻感受。

  “小徐,你是怎么想到要考‘定制村官’的?”路上,我问同行的小姑娘。

  “家里人让我报考的。”

  这个女孩去年考上大学,被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专业录取,现在成为连云区招录的第一批“定制村官”中的一员。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当时她对未来的构想并不清晰,家里人让怎么办就怎么办。上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小徐刚回到家里没多久,就接到区委组织部电话,让她到黄窝村参加假期实践,跟随全国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一起,体验和感受“书记的一天”。

  张立祥提议,我们一行人一起去走访困难户刘建。他介绍,刘建的家族有先天性白内障遗传史,兄弟姐妹三人都高度弱视。为保障他们的生活,前几年,村里送他们去学习盲人按摩。后来,只有刘建的哥哥学成后干上了这个活计,现在在一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中医按摩。刘建本人并不太喜欢这份工作,没坚持下去。

  对此,我问小徐怎么看。小姑娘觉得,对于困难群体的帮扶,传统意义上金钱的慰问并不是长久之计,最重要的还是要真正从困难群体的需求、爱好出发,授人以渔,让他们在谋生之余,能有选择自己未来的权利。继而,她说到自己选择成为“定制村官”,虽然可以毕业后不受就业困扰,但对怎么干自己还是有些迷茫。

  之前,黄窝村投产运行了一家紫菜加工厂,马上就要进行质检,而质检能否过关关系到许可证办理。走访慰问结束,张立祥准备前去查看一下。

  我们来到新建的紫菜加工厂。这个紫菜加工厂是黄窝村申报的村支书创业富民项目,占地2000平方米,两台机器一天24个小时可以生产75箱、36万张紫菜,预计可实现年产值960万元、利税100万元。在仓库里,我们看到成箱加工好的紫菜,每个箱子上不仅贴着生产日期,还有一个标签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上面写着紫菜供应户的名字。

  张立祥告诉我们,这是由于村里渔民提供的紫菜质量不一,会使紫菜交易价格有差异,必须一一对号入座。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渔民掌握紫菜养殖技术的熟练程度不一样,导致紫菜质量有优有劣,加工后的紫菜品质也不一样,对交易价格影响很大。他还告诉我们,现在村里搞海水养殖,最苦恼的就是缺乏掌握海水养殖加工技术的专门人才,希望“定制村官”培育工作能给村里“定制”一两个这样的专门人才来推动村里的海水养殖产业。

  离开紫菜加工厂,张立祥说起之前在村里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赵帅,“他在村里的时候,创办了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发了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项目,带领渔民们走上了创业致富路,现在‘定制村官’可比原来的大学生村官更‘专’了,在学校里专门学这些,农村的发展正需要这样的人才”。听到这些,小徐表示,一定会在学校好好学,等学成到农村工作,一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好好用到推动农村发展上。

  “定制村官”体验“书记的一天”活动不知不觉就临近尾声。在首次到村里体验的小徐看来,张立祥的一天平凡而忙碌,没什么特别,却很充实。她对我们说,她的心里有一种感觉,张立祥就像轮盘上的一枚“齿轮”,不知疲倦地转动,不仅自己高速运转,还带着村“两委”班子所有人、全村党员和群众,一起把一个贫困的小渔村打造成为如今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这对她的触动很大。

  返程路上,我再次问起她对未来的规划。她说心里的迷茫随着一天的体验慢慢消解了,她也想跟张书记一样,成为一枚推动农村发展的“齿轮”,可以在合适的位置,努力而有价值地转动。

  一天的时间很短,在与张书记和其他村干部以及“定制村官”小徐本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对“定制村官”这个新鲜事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乡村振兴需要战略人才,但人才从哪里来、怎么培养,这是一个难题。“定制村官”这种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和办法。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