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组工在线> 正文
提高“村官”岗位匹配度
2011-07-01 12:00:00

   最近,去南京市江宁区采访大学生村官工作,区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了该区提升大学生村官岗位匹配度、最大限度保证人岗相适的一些做法,听来颇受启发。

  随着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推进,如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成为各地共同探索的课题。就大学生个体而言,学业有专长、术业有专攻,性格差异悬殊;就农村工作而言,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方方面面,可谓千头万绪。大学生村官初到农村,如果能安排到与自身性格、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匹配度高的岗位,工作上手很可能要快些,工作热情要高些,工作成效也要大些。不难想象,将一个不善言辞、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安排到农村矛盾调解岗位,将会是怎样的结果?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才能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

  然而,综观大学生村官工作实际,某些地方“乱点鸳鸯谱”现象却依然存在。或将大学生村官当勤杂工使,或不顾专业特长一派了之,让满腔热情、浑身是劲的大学生使不上力。一位“村官”就曾抱怨:“学绣花的抡大锤,无能为力。”这种现象的产生,反映了我们对大学生村官工作做得尚不细致,满足于应付式地完成任务。

  防止“乱点鸳鸯谱”现象,除了深化对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认识,强化使命感外,还要把这项工作往“细”处做。在这方面,江宁区的做法可资借鉴。一是“摸”。摸清基层在产业发展、政策宣传、科技传播、矛盾调解等方面对“村官”专业有哪些需要,以便在选聘时有的放矢,把好“进口”关;二是“调”。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将不适宜现有岗位的“村官”,在充分征求本人意愿的基础上进行换岗或调整岗位,尽量做到人尽其才;三是“教”。面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让“村官”们学以致用。做法会有很多,但关键还是一条:我们能不能把大学生村官工作当成一项全新的事业来做,只有当成事业做,才有可能点子不断,办法不断。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管包平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