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在大学生村官培养过程中,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管理和服务,通过“筑平台、搭舞台、设擂台”,铺就成长快线,畅通发展渠道,促进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
制度落地“筑平台”。密切关注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与生活,从县委组织部、镇(中心)和农村(社区)三个层面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关心与管理,按照“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引导,让大学生村官充分认识到基层农村是年轻人拼搏奋斗的广阔天地,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对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积极帮助化解,特别是对新任大学生村官加大帮扶力度,妥善为他们解决关系接转、食宿安排、交通往返等问题,让大学生村官切实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与关怀。针对大学生村官思想和职业的特点,定期集中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既让他们共同学习经验、沟通思想,也让他们提升集体意识,加强自主管理能力,始终感受到团队的力量与支持。
广泛历练“搭舞台”。针对大学生村官理论知识丰富,但是业务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大力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迅速提升大学生村官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本领。今年以来,先后4次组织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现场观摩交流,拓展大学生村官的眼界和视野。根据大学生村官分散在各镇(中心)、各个农村、社区的情况,为新任大学生村官指定“导师”,“导师”由优秀大学生村官、经验丰富的村干部、镇(中心)班子领导干部担任,通过帮带式的交流学习与经验传授,让大学生村官尽快掌握基层农村工作的情况与规律,更好地开展工作。实施“分类培养”,从创新管理、创优服务、创业富民等方面,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分类系统培养,结合大学生村官的自身特长与优势,努力在不同领域培养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引领扶持“设擂台”。始终把干事创业作为大学生村官教育与培养的重点,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干事拼搏、创业富民中积累成功的基础,实现人生的价值。县委、县政府鼓励大学生村官大胆干事创业,积极搭建平台,让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等新的岗位工作,先后有29人进入机关事业编制。同时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广大农村挥洒激情、施展才干,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富民,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从措施上给予帮助。针对大学生村官在创业经验上的欠缺,组织开展大学生村官与农户、企业“1+1”帮带活动,让大学生村官在帮办企业过程中熟悉经营管理业务,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增强自主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