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积极探索构建大学生村官创业服务体系,着力破解政策、项目、培训、资金“四大瓶颈”,引导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创业富民。目前,全市820名在岗大学生村官中130人成功创业,创办各类项目98个,总投资1795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个,带动3300余村民致富。
强化政策激励。该市注重发挥组织部门的牵头作用,进一步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放宽创业条件,降低工商注册门槛,出台了“大学生村官凡从事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法律、行政法规又未明确禁止的经营项目,予以登记”和“允许注册资本‘零首付’”等5条放宽登记政策;协调市环保局出台“对大学生村官农业类建设项目,建立单独的建设项目环境档案,纳入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加快项目环评审批进度”等11条倾斜政策。同时,对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税费优惠,除注册、税务证照办理等一律免收费外,还协调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出台10条免增值税政策和21条企业所得税倾斜政策。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在年度考核中注重创业实绩考核,对37名创业成效突出、带富效果明显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特别优秀的按一定程序提拔为乡镇领导干部。
注重项目引导。该市针对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难选等问题,开展项目推介、评估、跟踪等服务,为大学生村官指引创业方向。建立项目储备库,组织经济、科技、农林、水产、畜牧等部门,筛选和编制一批经营模式相对成熟,适合个人、集体操作,且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涉农项目,供大学生村官选择。目前,市、县两级共收集、编制项目118个。在此基础上,通过项目推介会、发放项目目录表等形式,开展项目推介,做好创业项目与大学生村官的对接。同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企业家对大学生村官所选项目进行论证,出具《市场前景展望意见书》,确保创业项目切实可行。去年以来,已为58名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村官找到适合的创业项目。项目选定后,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做好跟踪服务。聘请市级部门相关领导、规模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组成创业跟踪服务团,分政策法规、信息技术、创业实践3个组,采取“N+1”方式与创业大学生村官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为创业大学生村官解决政策、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并对项目发展现状进行研判,提出改进建议。
加强教育培训。该市把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全市基层干部培训计划,整合培训资源,强化服务指导,帮助大学生村官增强创业能力。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的专业特长和创业意向,该市有针对性地举办创业专题培训班,为他们提供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市场信息和创业技能,先后培训大学生村官3000余人次。整合人社、农业等部门资源,结合SYB创业培训,分两期对363名有意创业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行情分析、成本测算与风险防控专题培训。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建成集培训、实习、创业于一体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基地)23个,通过提供统一的生产场地、水电气等设施共享服务和生产管理、市场开拓等项目支持服务,以及技术开发、品牌塑造等管理指导服务,着力提升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能力。该市还定期组织大学生村官进村入企实地考察,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学习样本。定期举办以“促进创业”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座谈会等活动,让大学生村官创业典型和成功企业家与大学生村官面对面交流,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综合素质。
整合帮扶资金。融资难是大学生村官创业的“拦路虎”,该市积极整合财政、金融等各方资源,多渠道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财政拨付、社会捐助”等方式,市、县、乡三级共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资金928万元,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无偿资助、以奖代补、贷款担保等多种形式支持。目前,全市已扶持创业项目14个,提供帮扶资金73万元。人行内江市中心支行研究制定《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指导意见》,协调农行、邮储银行、信用联社等相关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简化融资手续,为34名大学生村官提供创业贷款204万元。协调农林、科技、畜牧、水利等部门,对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村官给予资金支持。资中县对大学生村官从事畜禽养殖、包山造林和领办大头菜项目的,无偿提供种子、种苗和技术支持。去年以来,全市争取惠农资金60余万元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