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温馨派对> 正文
父母牵挂电话,持续了两个多月
2014-09-26 10:16:00

 

   

 

亲爱的爸爸妈妈:二老好!

  两年前的夏天,我从中国科大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上路社区。说实话,班上其他同学除了我,都选择留在了大城市。而我,之所以选择村官这条路,离不开二老的鼓励和支持。二老曾经是上过山、下过乡的知青,小时候常给我讲在农村的点点滴滴,鼓励我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尤其是父亲,您每次说起知青时期的事,总是滔滔不绝:“我一个城市娃,才到农村什么都不会,是群众教会了我犁地、插秧、拉砖、修水库。”当知青的几年,您吃了那么多苦,却从没记在心里,而村民们的善良却深深在您心里扎了根。您还说,有时累得不想做饭,邻居们看见烟囱没冒烟,就会争相端来热腾腾的饭菜,而且总是把最好的菜、肉扒到自己碗里。为此,您总讲一个事:为生产队挑化肥,近百斤的担子,一口气走30多里路,扁担压在肩上生疼生疼的,可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这是生产队分配的任务,要完成好,要对得起农民们。”

  到村工作后,父亲您那句“要对得起农民们”时时回响在我的耳边,也是我一直以来直面各种困难都没有叫苦喊累,轻言放弃的动力所在。2012年10月,社区开展失地农民参保工作,到村仅2个月的我负责一个居民小组。那时,“朝六晚十”成为我工作的常态,每晚回住地的路上,没有行人也没有路灯,一个人心惊胆战的、打着手电筒。到家后,电话那头传来您和妈妈亲切的声音:“今天工作顺利吗,又有几户参保了?”“按时吃饭了吗?早点休息吧”……参保工作持续了两个多月,您每晚的电话就持续了两个多月,这是父母对女儿的深深牵挂。

  最终,我负责的居民小组参保率达90%以上,受到了社区书记的表扬。参保率高,我很开心。但最开心的,还是有次我进村办事,将电动车停在路边,办完事回到车边,发现车篮子多了一包东西,打开一看,是几个刚从地里挖出来的新鲜山芋,听路过的村民说,是一位我曾经服务过的村民偷偷放进去的。我当时眼泪就掉下来了,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您二老经常喊我是“新时代小知青”,我知道这是二老对我扎根农村的鞭策。酸甜苦辣村官路,喜怒哀乐乡间情,当好一名村官的意义和肩上的责任,我将继续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农村土地上,让理想之花开得无比绚丽多彩。(作者为华阳镇上路社区副书记)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代 菁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