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情感牧场> 正文
伴着新春脚步,乡愁涌上心头
2015-01-30 10:11:00

  编者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以其固有的节奏在流淌,同时也以“过年”这种特定方式,让人们放慢前行的脚步,合家团圆,咀嚼生活。穿新衣、贴春联、挂红灯、放鞭炮……“年味”在心中凝结,亲情在空中弥漫。今天刊登的两位大学生村官的“年味”体验,让我们品咂到故乡的味道和亲情的温暖。

  徽州乡土,年俗氤氲

  去乡下拜访一位老友,不经意间看见柱子上悬挂的一本老式日历。“在城里很难看到这种日历了。”我对她说。朋友笑了:“一天撕下一张,你能真切地体会到日子像流水。这不,再撕下十几张,就是羊年春节了……”望着好友家院墙上挂晒的腊味年货,思绪不禁把我带回了我那片年俗氤氲的徽州乡土。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黄山黟县一处偏远的小镇任职,采茶、收油菜、插秧、割稻子、放牛、挖笋……这些在城市已“绝迹”的村事,我在基层都亲身实践过,村民也把我这个刚刚20出头的小姑娘当成“自家囡”看待。在乡村的每个春节,我都能体验到地道的徽式年俗。

  古韵悠悠的徽州,年尾是家家户户最为忙碌的日子,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需要备上各式各样的年味美食。腊月间,走在徽州古村的巷弄街道,你会发现架着柴火的大油桶,上面端着一口大铁锅,一旁是巨大的装满热水的木盆,这正是杀年猪的场景。在黟县,主人往往在留足自家春节食用的猪肉后,大大方方地邀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来家作客,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猪肉盛宴,此即“杀猪饭”。腊月,我有时需要“赶场”吃大餐,记忆中最为正式的一次是在“猪栏酒吧”:头道菜是油而不腻的红烧肉,随后,油渣炒青菜、火腿烧蒜苗、珍珠圆子、西红柿炒鸡蛋、酱鸭等十二道菜陆续端上来,汤配的是火腿炖萝卜,另外还有水饺、玉米糕等主食……当地农户家的杀猪饭虽花样不多,但也真算得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围着八仙桌,大家手捧大瓷碗,有说有笑,欢乐无穷。

  徽州美食中,我最钟情的莫过于简简单单的火腿炖豆腐。豆腐是徽州人过年时最为重要的食材之一,当地人依旧沿袭老磨坊式的工艺,浸泡黄豆、磨浆、过滤、点卤……腊月下旬,豆腐坊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不知是不是这方水土灵秀的缘故,出锅的豆腐丝滑绵柔、清香扑鼻。若是把这肌白如雪的豆腐化作温婉可人的徽州女子,那黝黑光亮的火腿肉绝对算得上是铮铮铁汉子。新鲜的火腿经过清洗、上盐、晾晒等程序制成,优质的火腿要走过春夏与秋冬,尤其是要在梅雨季节与水分子作斗争,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火腿的外衣会附着薄薄的霉菌,洗去表层,切开后,便可窥见红亮通透的火腿肉了。因此,徽州人家春节所食用的火腿,大多是二年左右的老火腿。在陶瓷沙煲中,这一柔一刚的食材相织相融,清新的豆香、浓郁的肉味很快就霸占了人的味觉。年夜饭上,这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口齿唇香间,总能咀嚼出一种叫“年”的味道。

  腊月中旬,村里的巧妇们便相约一起磨粉,开始为制作食桃做前期准备。到了做食桃的日子,一家做食桃,左邻右舍都会过来增添帮手,和面、揉面、入模打制、蒸煮、点红……我曾在一位老阿公家帮忙,场面极为热闹。我最爱的环节是入模打制,把揉好的面放进专制的食桃模具中,然后用力在桌上敲击,只听“啪”的一声,半成品的食桃便制作好了。这一时刻是大家最开心的,仿佛一年中喜庆的日子就从这啪啪的节奏声中开始。在主妇们的欢歌笑语中,不一会儿,食桃半成品便在竹匾中铺得满满当当,这也象征着黟县人一年的丰收成果。老阿婆已经烧好了开水,唤着主妇们快些把成型的食桃端过去上蒸笼,这是最后的步骤。柴火在土灶中不时地发出“吧啦、吧啦”的欢快声,蒸笼四周不断喷射出食桃的香味,整个宅院氤氤氲氲的,让人对即将到来的节日充满期待。

  徽州的年让人流连忘返,不仅仅因为秀色可餐的美食,还有那博大精深的传统民俗。2014年春节,我在西递村就观赏了大型民俗舞蹈《群傩跳春》,这一古老的艺术如今在黟县仍被很好地传承。人们头套面具,手执锣鼓,在强烈的节奏中展现古越人粗狂的舞姿,在庆贺春节喜庆气氛的同时,也寄托着当地人对来年的美好憧憬。徽州的年俗很多,挂红灯、压岁钱、放鞭炮、敬祖宗、吃“利市茶”、拜谒宗祠等,每一项都很有讲究……

  罗 越(作者为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原村委委员)

来源:大学生村官报   作者:  策划: 杨 涌 制图: Kiwiberry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