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文章中指出:建设农业强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以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干下去,当前要把重点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作为一名乡村振兴一线的党员干部,要常常自思、自省、经常性地“扪心自问”,用好乡村振兴政策的指挥棒,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常问“我是谁”,永葆党员先锋本色。“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避免不了迷茫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常问“我是谁”,清醒地认识到一名党员干部身上肩负的职责使命,时刻牢记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要自觉坚持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将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付诸实践,在真抓实干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实绩实效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常问“为了谁”,时刻坚守人民至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基层党员干部要常问“为了谁,想清楚自己的初衷是什么、来到乡村振兴一线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问题。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明晰方向,坚定信念;只有思想认识更加清醒,为民服务时才能更加用心,措施落实上才会更加有效,担当使命才会更有力;只有沉下身来,做实做细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搭建好党群连接的桥梁,才能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常问“依靠谁”,严格落实群众路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无数历史实践证明,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不惧一切艰难险阻。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必须要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经常到农民群众家中走一走、看一看,深入群众、扎根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关心群众安危冷暖、急难愁盼,从农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检视我们的工作。要坚持“放开手脚”大胆干、超前干、统筹干,在制定举措时,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更加注重倾听群众呼声;在推动工作上,要更加注重汲取群众智慧,做到问计于民;在遇到难题时,要更加注重多向群众请教,做到师从人民;在落实成效上,更加注重接受群众评判,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评分”标准,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台营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