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网 > 身边星光> 正文
王淑媛:把兴十四村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
2012-11-30 15:54:00

  北京归来,王淑媛的状态就是一个字,“忙”。

  16日下午,她回到兴十四村。1400多名乡亲带着鲜花和鞭炮,早已迎在村口,热切地等着她。当晚,在村会议室里,100多名党员齐聚一堂,王淑媛征尘未洗,就给大家介绍起十八大盛况和大会精神。由于大会期间,她坚持把每天的重要感受都写在日记里,所以讲起来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大家听得很过瘾。

  “作为来自基层的十八大代表,会后的第一件大事,理所当然是宣传十八大精神。”村里、乡里、县里、市里、省里,几乎每一天,王淑媛都会参加一场十八大精神宣讲报告会。如今,她的宣讲视频被挂在黑龙江省委组织部的“龙江先锋网”首页上,全省党员干部随时可以点击收看,分享她的“感受与体会”。

  密集的新闻采访,是王淑媛忙碌的另一项内容。大学生村官、蒙古族,又在与华西村齐名的明星村任职……众多的新闻元素,使她成为媒体追逐的目标。“大学生村官是时代给我的一张名片,把我带进了农村这最大最美的舞台。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都要关注关心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我在现场聆听后,深受鼓舞和激励。我会坚定扎根基层的信念,为村里的各项建设尽心尽力,让兴十四村这颗黑土地上的明珠更美更亮。”尽管有点疲惫,但王淑媛还是联系实际,说感想谈打算,把新闻媒体变成她宣传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平台。

  当然,作为兴十四村党委副书记兼富华集团副总经理,王淑媛的重头戏还是与村里的党员群众一起,对照十八大精神,想法子,找路子,谋求兴十四村的长远发展之道。

  “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报告还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我和村两委干部、群众代表,认真领会这一论述的深刻内涵,琢磨着,兴十四村新的发展机遇又来了。”

  兴十四村是上世纪50年代“闯关东”时产生的移民村。经过几代人尤其是近十年的努力,已从一穷二白跃升为“龙江第一村”,并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小城镇。眼下,这里的村民吃穿不用愁,看病能报销,老人每月有养老金,孩子上学不花钱。农民住上了别墅,开上了轿车,过起了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

  王淑媛连夜和村两委干部共同商量,进一步完善兴十四村小城镇建设规划,全面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让村里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17日一大早,村里就派人到黑龙江省规划设计院与专家对接,商讨修改规划之事。

  “设施农业扩大规模,从现在的1000栋增加到明年的5000栋;村里主打项目之一的植酸酶项目,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十多种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村里现有人口1.2万人,到2015年发展到8万人,旅游业服务业都要同步跟上……”王淑媛向记者详细解释规划的内容,她信心十足地表示:只要我们抓准机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就一定能把兴十四建成一个高标准现代化的小城镇。兴十四的集体经济将不断壮大,到2015年村里总资产将达到35亿元,总收入6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011年是5.36万元, 2015年将达到8万元,到2020年再翻一番,没问题。我们要力争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起到一个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把兴十四村建成小康社会的标杆。

  王淑媛任职期间,有一项骄人的业绩,就是为村里“跑”来了不少项目。十八大报告专门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对她触动很大。“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族未来、关乎百姓福祉的长远大事,应该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过程。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正是党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诉求的积极回应。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新词,更应是深入骨髓的实践指南。我们兴十四村两委已形成共识,对那些利润高但污染大的项目一概拒绝,要保住我们的蓝天碧水和青山,提升大家的幸福生活指数。我相信,只要人人都从我做起,爱护环境,美丽中国就不会遥远。”

  王淑媛与记者聊了不到20分钟,她语气中透出的干练和成熟,让人很难相信,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的大学生村官。8年村官的历练,她已然褪去了最初的腼腆和稚嫩。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粉琴  
复制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