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魏华伟在大棚查看蔬菜长势
你能想象吗?中国顶尖学府的法学硕士与艾滋病重灾村的村干部,两个反差极大的角色竟然在一个人身上得到了精彩演绎。河南省上蔡县文楼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魏华伟,用2年多时间完成了从清华大学优秀硕士生到群众拥戴的优秀村官的嬗变。
“魏书记和俺们心贴心,他是俺们文楼的主心骨。”文楼群众这句朴实的话语是对魏华伟最中肯的评价。魏华伟先后被授予上蔡县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驻马店市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十大杰出大学生村干部等荣誉称号。
他是村民掏心窝子的人
文楼是拥有6个自然村、总人口3697人的普通行政村,但它又不普通,因为村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是省级艾滋病帮扶重点村。
“知识分子不应该只关注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个体对于群体、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是魏华伟2008年选择到文楼的思想初衷。
文楼的农民很耿直。魏华伟刚上任,村民程国富就对他说:“小魏,干好了,你走时我们敲锣打鼓送,干不好,就用砖头砸你走。”魏华伟笑笑,他一头扎进村子里。
刚开始,村民有时请魏华伟到家里吃顿家常便饭,魏华伟怕给他们添麻烦,一般都婉言拒绝了。后来,村党支部书记刘月梅告诉他:“华伟,你是高材生,别人请你你不去,他们会认为你看不起他,不利于做工作”,以后凡有村民请吃饭,他能去就去。在村里,他经常找老党员、老干部聊天,沟通对一些问题的看法。途中,看到谁他都主动打招呼,闲聊几句。与群众聊天时,魏华伟十分随俗,有板凳就坐板凳、没板凳就坐砖头,看着哪家正在干活,他也过去帮一把。很快,通过走村入户与群众聊天,在田间地头与群众攀谈,他对文楼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有一件事真正让村民把魏华伟当成了“可以掏心窝子的亲人”。他初到文楼,正赶上村菌种场的木耳大丰收,但苦于销路不畅,10多万斤木耳堆积如山,群众心急如焚。魏华伟主动挑起了卖木耳的重任。由于文楼村的木耳没有包装,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魏华伟在郑州的超市和批发市场跑了几天,效果并不明显。于是,他找相关领导、同学、朋友,在众人帮助下,短短两周文楼村的木耳销售过半。可就在这时,他得了急性阑尾炎并做了手术。术后第二天,他就和义煤集团以及平煤集团的相关负责人电话洽谈木耳销售事宜,第三天他又不顾母亲和主治医师的劝告,急着出院与客户面谈。经过多方奔波,文楼10多万斤木耳销售一空。看着健壮的小伙子累得脸色蜡黄,文楼的群众感动得无以表达。
他为村民叩开致富之门
文楼许多人感染艾滋病,原因是卖血,而“病根子”则是贫困。
“在新农村建设中,文楼不能落后。”魏华伟时常为群众鼓劲。他认为,“文楼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群众,与其给群众救济不如教给群众发展的方法,变输血为造血,才能不辜负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文楼的关心和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文楼的贫穷问题。”
文楼有蔬菜种植的传统,但这几年蔬菜种植面积一直在萎缩,主要原因是露地种植效益低,大家积极性不高。“这么好的传统和基础,扔了太可惜了,打破传统搞大棚,种菜仍大有作为。”魏华伟这样对村民们说。但大家习惯了传统种菜,对发展大棚种菜心里没底。魏华伟先带领5名种植户到上海参观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成果,后又从市里请来专家培训指导。部分种植户生产积极性陡增,还自发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家投资三四万元兴建了4个温棚。村民程凤春建大棚时,帮忙的人被拖拉机砸伤了,本来建大棚投资三四万元就不是小数目,又要赔偿人家医药费三四万元,程凤春认为兆头不好,想打退堂鼓。魏华伟多次找到他给他鼓劲,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建大棚全家生活才有希望”,并想方设法为程凤春协调了3万元小额贷款,异常感动的程凤春再次燃起了建大棚的激情。
去年在外地学习时,魏华伟了解到种白金瓜时间短、见效快。他与武汉一家公司合作,并与公司签订了一个最低保护价,鼓励村民试种了30亩白金瓜。尽管气候不佳,且缺乏种植经验,但每亩白金瓜净收益还是达到了1000元,比种玉米高出许多。尝到甜头的村民主动找到魏华伟,今年村里种植面积扩大到50亩。
转业军人骆华宾脑子活,魏华伟有意培养他。魏华伟推荐骆华宾到驻马店农校免费学习培训,培训结束后,骆华宾常识性地投资几万元建了两个草莓大棚,去年春节草莓供不应求,第一茬就卖了四五千元,今年他又扩大了种植规模。骆华宾说,“这一切都源于魏书记,他帮我找到了发家致富的方法,让我知道在土地上照样可以有所作为。”
目前,魏华伟在村里精心培养的致富骨干,以活生生的事实赢得了周边村民的羡慕。“带头人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我计划依靠村两委班子为每个村民组培养1至3名带头人,以身边的人促动村民,从而带动更多村民行动起来。”魏华伟说。
他让病号在家门口打工
“魏书记,我们病号出去打工受歧视,重活又干不了,你能不能给我们引进一个项目,让我们不出门就能打工”。村民的这个愿望,魏华伟一直记着。
文楼有一个菌种厂,以前承包给了上蔡一个农户,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菌种厂几乎陷于停顿。魏华伟建议与原承包人解除合同,并广泛联系、认真筛选,最终通过驻马店市食用菌研究所引来一家技术、资金雄厚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包了文楼菌种厂,魏华伟又多次邀请中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驻马店农校的专家到村指导,使菌种厂重新焕发生机。“再等一两年,文楼菌种厂将成为豫南最大的白灵菇、鸡腿菇规模化种植基地。”新的承包人高兴地说。现在菌种厂最忙时,每天有100多名村民到厂子里打工。
建立小麦良种基地,也是一波三折。魏华伟先在上蔡找了一家种子公司,希望他们能在文楼建立良种基地。一听说是文楼,人家不愿意来。魏华伟只得又到驻马店市农科所找“驻研种业”,好说歹说,驻研种业公司吴总总算答应了。可过了两天,人家又犹豫了。魏华伟下定决心,又跑市里找吴总,给他讲了一通“大道理”。吴总被感动了。公司很快把小麦种子运到了村里,从播种到管理,魏华伟和村民们都尽力配合。尽管气候反常,良种小麦依然喜获丰收,产量比普通小麦高10%,市场售价也比普通小麦高出10%。良种基地顺利落户文楼。
如今,文楼蔬菜种植面积500多亩,猪、鸡、牛养殖初具规模。村民发展的情绪高涨。“虽然做的事情很少、很小,但很有成就感。”魏华伟说,“最重要的是更了解农村、农业,与农民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珍贵感情。”
在魏华伟的内心,最大的愿望是:明天的文楼,不再是艾滋病和落后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