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 我在村 | 我在村里寻找文化之根
2022-09-16 12:18: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王智厚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王智厚在村里种树苗。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在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中,自古就有“根源”情结和厚重的“寻根”情怀。对老一辈来说,寻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寻根问祖、认祖归宗,寻的是一种归属感。对年轻干部来说,寻根也同样重要,只不过,我们寻的是本真,是初心。

  2021年10月,我来到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平都镇浮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浮山村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赠封公祠、壁轩封公祠、浮山书院、惜字塔等多处历史遗存。这些建筑历经风雨,仿佛在诉说着浮山村的“前世风华”。特别是下李家自然村,28栋集中连片的古建筑群见证了它灿烂辉煌的历史,村庄也先后被列入江西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名录。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有的仅剩残垣断壁,历史文化的璀璨光芒在岁月冲刷下变淡。因为族谱遗失,村民对浮山村的历史渊源知之甚少。在走访中,不少村民表达了寻找村庄历史、留住历史的愿望。几位老人对我说:“你是大学生,你能帮助我们找一找浮山的‘来龙去脉’吗?”

  为了帮助村民们实现这个心愿,我一有空闲就翻阅史书典籍,了解县志村情,和村里老人拉拉家常,聊一聊往事记忆,把只言片语仔细记录下来。无论走到哪,我都留心寻找浮山的历史踪迹。在一次随村干部外出学习时,我在当地发现一个名叫李绍的明朝翰林学士与浮山村存在关联,以此人名为线索,我查阅了李氏族谱,发现李绍确实是下李家自然村村民们的祖先。在这个基础上,我考证了浮山村史中“金筵殿讲”“父子翰林”“兄弟御史”典故的来源,统计了村里现存的古建筑,整理了浮山村的进士文化、建筑文化,并将所有材料汇编成了一本《中国传统村落——下李家历史人文介绍》小册子,用文字记录下了浮山村的“根脉”。村民连连夸赞:“小王这个事做得好,圆了我们的一桩心愿。”“好多内容整理前都没人知道,这都是村里宝贵的文化财富啊。”

  在浮山村厚重的历史传统中,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这些精神特质都渗透进浮山人的血脉中,哺育出众多勤劳朴实,有担当、知奉献的村民。浮山村党支部书记肖树初就是其中的典型。除了村支部书记,肖树初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红军烈士守墓人。1930年10月,红军高级指挥员伍中豪在浮山村大塘自然村遇难,肖树初的爷爷冒死用席子和稻草包裹住伍中豪烈士遗体,偷偷埋葬,并立下了“红军替我们打江山,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家训,叮嘱后辈守护好烈士墓。92年来,肖家人一直谨记家训,风雨无阻地为烈士守墓、祭扫。肖树初退伍返乡后,接过父辈的班,担起了第三代守墓人的责任,并成为一名红色故事宣讲员,主动为前来祭扫的干部群众讲解伍中豪烈士的事迹。

  浮山村可爱的人们和感人的故事,常常让我感动。我生长在吉安这片红色土地,我的根在这里,所以,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来到浮山。在浮山的这一年里,我亲眼见证着村里的变化,也感受着自己的变化。我在帮助浮山村村民寻根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根。

责编:尹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