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在乡村振兴战场打“硬仗”
2024-04-25 17:05:00  来源:乡村干部报  作者:尹丹丹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编者按】

  青春绽放的力量最动人。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本报策划推出“青年记者对话青春榜样”系列报道,本报5位85后青年记者以同龄人的视角,分别采访5位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展现他们在广袤田野挥洒热血青春的不凡事迹。  

  初识李春燕,你绝对想不到眼前这个秀气温婉的南方姑娘身上有那么多响当当的名头:广西十佳代言人、广西青年榜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最近,她更是成为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喜事连连,3月份我有了一个乖巧的女儿,4月份又收获如此荣誉,觉得很幸福!”

  李春燕是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峨嵋村党总支部书记,也是峨嵋村历史上第一个“女支书”。都说“巾帼不让须眉”,李春燕这位“女支书”,可并不简单。

 

村民拿到分红露出的开心笑容。

(峨嵋村村委会供图) 

  一封推荐信

  2020年4月,一封推荐信,改变了李春燕的人生轨迹。

  信上盖着峨嵋村党总支部委员会的大红印章,印章周边还密密麻麻摁着村民的指印。当时的村委会主任刘景祥将信交到李春燕手中,请她回村当书记。

  “说实话,我有些犹豫。”李春燕告诉记者,当时她自己创办的公司蒸蒸日上,回村工作,公司怎么办?而且,峨嵋村从没有过“女支书”,村民会认可吗?

  “五妹,乡亲们的意思就是让你干!”李春燕在家里排行老五,刘景祥喊着她小名,给她吃下定心丸。

  一切的缘由,要追溯到5年前。2015年,在部队当了8年兵的李春燕退伍回到家乡。博白县素有“中国桂圆之乡”的美誉,然而,乡亲们种的桂圆卖的价格很低,外地商户收购后,包装成自己的品牌,转手就能售出高价。为了让老乡们增收,李春燕决心打造一个属于博白人自己的桂圆品牌,便与好友成立公司并创立“客家桂圆”品牌,把以往因价钱低、大多要烂在山里的桂圆做成了明星产品。

  品牌打出去,效益也就跟上来。李春燕带动当地60个行政村加工桂圆肉,帮助峨嵋村3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收益,成为村里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正因如此,才有了这一封沉甸甸的推荐信。

  “接到信件的那一夜,我翻来覆去想了很多。我能够从山里走出来,企业能够得到发展,都离不开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我有什么理由不回去呢?也许,这就是我人生的必行之事吧!”李春燕接下了乡村振兴接力棒。

李春燕(右一)给村民发放分红。

(峨嵋村村委会供图)

  两场“硬仗”

  上任不久,李春燕就迎来“硬仗”。

  为解决农村供电“最后一公里”问题,广西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改造线缆需要经过村民李邦青家,老人坚决不同意。上门做工作,不行;请亲戚过来当说客,也不行。

  思来想去,李春燕决定试一试在部队当班长带兵的办法,“硬气”一回,直接找上门去:“你这是要害了子孙后代,你就盼着子孙越过越不如人是吧!”一席话让李邦青愣了神:“没有啊,我不是那个意思。”

  看着对方态度缓下来了,李春燕趁热打铁,详细讲解了电网改造的规划内容,并承诺帮他联系当地电力局,如果以后需要翻建老屋,再协商更改线路,最终劝说老人配合改造。

  谈及这次经历,李春燕依旧感慨:“改变村民的观念很难,但部队的经历告诉我,只要找准方法,苦干加巧干,再难的骨头也能啃下来!”

  有了第一场“硬仗”的经验,接下来的工作就顺利了很多。2021年3月,李春燕在村里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原想着将大家的土地集中出租增加收益,没想到村民们并不理解,积极性不高,李春燕便带着村“两委”干部,天天入户走访。“那段时间特别辛苦,说话说的嗓子都干了,但我们很有毅力,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在李春燕锲而不舍的推动下,村民逐渐了解“三变”改革,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峨嵋村有216户244亩土地入股,完成了110人的劳动力资源入股。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碎田变成了整田,小田变成了大田。

  多点开花

  近年来,李春燕将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关键点,助推村集体经济借力发力,多点开花。

  凤山镇素有种植杨梅的传统,全镇杨梅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年产值超2000万元。峨嵋村抓住这一机遇,开辟杨梅产业示范区,种植杨梅1200亩。“杨梅是我们村的保留产业,家家户户都有,一年可为村民增收超80万元。”

  杨梅是季节性产物。杨梅下市后,村民还有哪些致富之道?李春燕又为村民拉来几项副业。

  首先是芒竹编。芒竹编是博白县特色传统产业,以竹和芒为原材料,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这项技艺成本低,场地不限,村里的老人、妇女都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编织,按件计费。”李春燕找厂家接下订单,拿货回来发放给村民,编织完后再统一交货。“目前村里大概有80多人从事这一行业,有些人一个月可以增收一两千元。”

  奶水牛也是李春燕为村民谋划的另一条致富之路。“隔壁的钦州素有‘奶水牛之乡’的美誉,我们便想趁着钦州的东风,也去发展奶水牛产业。”经过多方调研,她在村里开办起奶水牛养殖场,找到有养殖经验的村民参与其中。如今,峨嵋村的部分土地用来种植奶水牛牧草,奶水牛的粪便又成为土地的天然养料,形成一条有效的循环链。“仅此一项,便可为村民一年带来2到5万元收益。”李春燕兴奋地说道。

  乡村产业多点开花,村集体的账本和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自李春燕担任村书记以来,峨嵋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万元提升到64万元,村民也各自拿到了分红。

  她至今记得,2021年7月14日,村里第一次分红的日子。“那天一大早,大家就搬个凳子聚集在广场上,脸上堆满了笑容。有个大爷80多岁了,拿到钱后特别开心,拉着我的手就说,没想到自己这辈子还能拿到村里的分红,说完眼睛都红了。我当时也好想哭,就觉得在那一瞬间,所有受过的委屈、吃过的苦都不值一提了。”

  接下来,李春燕计划通过峨嵋村旅游合作社,打造乡村星级旅游景点。一副产业兴、乡村美的峨嵋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仿佛看到另一个自己

  和李春燕一样,我也出生在农村,小时候也曾幻想过:等我长大了,带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但长大后,我却选择了离开家乡,见识了城市的繁华,我没有勇气再回到乡村面朝黄土。

  李春燕做到了:她从乡村而来,又往乡村而去,把青春献给了陪伴自己长大的一方土地。在李春燕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无所畏惧,又朝气蓬勃的自己。“你累吗?”采访中,记者忍不住询问。李春燕犹豫了一会:“累,也不累。村里工作异常繁琐,有时候很是心累,但看到家乡在自己的手上越变越好,就又不累了。”

  此次获评五四青年奖章,于李春燕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3月份,她有了女儿,人生步入了新阶段。4月份获奖后,她将这块奖章作为送给女儿的“见面礼”,希望女儿长大后也能不忘初心。“我希望自己能够以实际行动,给女儿树起榜样,希望她以后能成为更好的人。”

  同样,李春燕也将这份荣誉与喜悦传递给我:不论选择怎样的道路,只要认真走、坚持走,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