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选调生我在村丨“毋告”乡音见成长
2024-09-12 09:21:00  作者:徐佳怡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小徐,你帮我把村里新的共富工坊资料整理一下,谢谢。”“毋告!”

  在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游街道悬渚村,“毋告”是三门话里的“没事”,也是我学会的第一句方言。渐渐地,在这两个字的陪伴下,从听懂、会说到常说,我逐渐摸索到了基层工作的门道。

  悬渚村最大的特点是“大”。面对这个有近一万常住人口的村子,初来乍到的我,面对最基础的走访农户任务都倍感压力。

  还记得第一次,我操着普通话,忐忑不安地走进一户村民家了解情况,却被村民误以为是推销诈骗,话没说完就被赶了出来。那一刻,仿佛一盆冷水从头泼下,让我意识到,书本上学来的理论,远远不够应对这片土地上的实际问题。

  带着挫败感,我向村书记讨教,他笑着说,“毋告,我来安排!”随后,村里的网格员们根据片区划分,对照花名册,将情况从“面上”到“点上”逐一讲清,还专挑饭点逐户走访重点户。带着提前了解的情况,我慢慢叩开了村民的心门。一次次调研走访结束,村民们都亲切地用“毋告”回复我的“谢谢”,彼此之间的距离被这两个字瞬间拉近。

  徐佳怡(左)走访悬渚村村民。(悬渚村村委会供图)

  从此,对我来说,“毋告”不仅是一句方言,更树立了我的驻村干事信心,教会了我脚踩泥土的“深实细准效”调研之道。我也从村里人口中的“那个小姑娘”变成了“咱村的小徐”。

  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调研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实干解题。经过需求调研,我发现,悬渚村有两所学校,孩子特别多,其中不少是在村里读书的外来务工子弟。如何让这些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了村里的大事。

  为此,我积极对接“浙江省理想花开公益基金会”,为悬渚小学争取更多助学机会。从学校评选到现场考察,从方案制定到反复修改,终于,我为悬渚小学争取到了一项为期12年的奖学金项目,并促成了与杭州市优质小学的“山海结对”合作。筹备签约仪式时,繁琐的细节让我有些焦虑。校长拍拍我的肩膀说,“毋告,我们都在”。那一瞬间,熟悉的乡音为我注入了无限力量。

  签约仪式那天,烈日当空。孩子们顶着酷暑,满头大汗地表演特色民族竹竿舞。看着他们笑盈盈地对我说,“毋告!”,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两个字,见证了我和村里孩子们之间的情感联结,也教会了我紧盯需求的“急难愁盼”破难之道。

  驻村时间久了,“毋告”也逐渐变成了我的口头禅。村民有困难找我,我会用“毋告”表达“只要群众有需要,刀山火海都要跑”;领导交代任务时,我同样会用“毋告”表示“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

  一年来,人居环境整治、健康义诊活动组织、防洪抗台值守、工程项目谋划推进等工作中都有我的身影。“毋告”不仅是同事们给我的满满支持,更是我在一次次磨砺中积累的工作底气和自信。从听懂到会说再到常说,我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与满足。未来,挑战会更多、任务会更重,但我会牢记这句乡音,“毋告!”

责编:乡村干部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