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跟访记:脚下有土,心中有谱
2021-12-06 08:51:00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作者:曹成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6月,广东启动驻镇帮镇扶村组团结对帮扶工作,采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人员、志愿者、金融助理”模式组团结对帮扶。截至7月底,省直、中直驻粤有关单位和21个地市组织力量,共选派70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组团驻镇驻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他们目前的工作情况,吸引着各方的注意和目光。

  前不久,记者跟随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为牵头单位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深入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河界塘村等地进行调研、采访。记者见证、观察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半日内马不停蹄的行程,其间所见所闻,令人印象深刻,感触颇深。

  谋划乡村振兴,推动项目进度

  早上9点,记者到达茂名市化州新安镇,已是下午2点多,刚好赶上工作队在新塘村召开的项目推进研讨会。

  “施工噪音过大,会议场地临时转移到民宿基地指挥部,走吧。”工作队队长、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秘书处副处长孔令辰手一挥,带着大伙赶往村子。2.4公里的路程,却碰到了多处施工,原破损的半幅路面被挖走,正摊铺石粉,等待下一步装模、浇筑混凝土。道路尘土飞扬,挖掘机、小车相互借道,平时5分钟的车程,愣是走了近20分钟。

  “村庄正在蜕变,麻烦是暂时的,未来大家出行和生活肯定更方便和舒适。”孔令辰展望道。

  民宿基地指挥部是一个偌大的白色半圆形帐篷,造型类似蒙古包,罩在棕红色塑木地板上,别有一份异域风情。工作队落座不久,与会者陆续到来。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燕,以及市政府一些部门负责人,围绕乡村振兴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

  “退桉工作有序推进中,退桉后,我们要带领村民转型为合作社股民,将土地流转跟生产托管、果树产业规划结合起来,打造退桉种果的新塘样板。”工作队队员、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处副处长温锦君表示。

  “民宿产业对村容村貌提升、农民增收致富,具有带动作用,市政府要引导实施主体做好民宿用地报批工作,确保规划设计的合理性,推动民宿产业健康发展。”莫燕指出。

  ……

  与会人员热烈交流时,一个村干部脸色凝重地走进来,跟新安镇党委书记梁华清汇报:“修坡的挖掘机跟村民起了点小纠纷,施工受阻了。”

  “走,到现场看看。”梁华清带着几个镇干部匆匆步出会场。

  “时不我待,我们继续下一个议题。”莫燕翻动记录本,风轻云淡的话语驱散了紧张的气氛。

  秩序在混沌中重建,一切都在向好处发展。

  摸清隐患,防止低收入村民返贫

  “驻镇的第一天,工作队就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自发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用车、出行、分工等事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孔令辰说。

  一叠叠工作简报,整齐摆放在公文盒里,记录着工作队驻镇以来的工作内容:谋划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对接专家防治青柚产业黄龙病害、开展创业青年孵化器探索……

  “驻镇帮镇扶村是一项长期工程,第一批工作队只有3年帮扶时间,我们不能好高骛远,做虚无缥缈的幻想,而要脚踏实地、竭尽全力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情。”

  孔令辰正谈论间,工作队队员、茂名供电局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吴凯走过来说:“经过我们前期对各村子的调研分析,发现有一些村民存在返贫隐患。其中有一个村民家里还遇上了糟心事。旧屋地村村民李慧贤的8岁儿子,最近特别抗拒上学,总嚷嚷着要转学,经过询问得知,他是跟同学相处上出了点小问题。”

  李慧贤是一位智力伤残人士,妻子是一个盲人,虽然李慧贤父母健在,但年老体迈,面对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纠纷,他们不知该如何处理,全家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因残致贫的李慧贤在党和国家的扶助下,摆脱了贫困,但李慧贤的后代如果接受不到完整的教育,那么家庭返贫概率也会相对提高。

  “我们正想办法协调此事,不能让小李同学因为这种事而厌学,更不能让他退学。”吴凯坚定地说,“我准备去找学校的老师,把这个事情跟他们提及一下,让他们多关注小孩的动态,多鼓励孩子。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孩子顺利成长,‘李慧贤们’才不会再返贫。”

  入村夜谈,倾听民意解民忧

  “队长,晚上8点,我们一起去跟村民‘喝茶’。”工作队队员、广东电网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杨开岳的大嗓门从孔令辰的手机传出,回荡在办公室。

  所谓的“喝茶”,实际是“啃硬骨头”。河界塘村最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们经过商议,对村庄建设重新进行了统一规划,并决定对之前存在的危房、乱建乱搭进行统一清拆,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定阻力。

  为了解决此事,孔令辰、杨开岳以及村党支部书记彭锋一行,披着夜色进村召开村民大会。

  不到晚上8点,当工作队到达预定地点,已有30来个村民围在一张折叠四方桌周围,四方桌上摆放着茶水、杯子,旁边放着两把椅子,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的老支书彭元裕,跟新任村长彭勇军坐在最中心。

  “要将村子变亮变美,我们举双手支持!鸡栏、牛栏、私自搭建的厨房、茅房,该拆就拆,村民没有半点异议。”彭勇军表态道。

  “只是……”彭勇军话锋一转,接着说,“有一个村民,退休前曾在镇里担任过重要职务,他的泥瓦房虽然在拆除范围内,但他态度强硬,不允许拆除。”说完,彭勇军脸露难色,默默坐了下来。

  “那我的厨房,是不是也可以不拆呢?这可是我家唯一做饭的地方。”

  “我的牛栏呢?我可是下了血本,养了7头牛,拆了牛栏,我的损失可大了。”

  ……

  沉默半晌后,村民嚷嚷了起来。

  眼看局面一度陷入混乱。杨开岳频频开始了“小动作”,他先拉着彭锋到一旁,交换意见,又拉开彭勇军,进行一通劝说。最后,他跟彭勇军一同回到茶桌旁。

  “大家喝杯茶,听我说几句。”杨开岳的大嗓门,成功吸引了村民们的注意力,原本嘈杂的会场一下子安静下来。

  “我的意思,就归结为五个一,一定要抓住机会,一定要做成这件事,一碗水端平,一定要齐心,最后,一定不要出冲突。不理解的村民,我们要多做解释工作,但绝对要保持友好和理智。”

  杨开岳话音刚落,老支书彭元裕说:“杨主任说得很对,任何事情只要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我们就服气、支持,村民心就齐,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彭元裕的话一锤定音,村民们纷纷点头,会议也由此结束。

  时值晚上10点,回新安镇路上,谈起明天的安排,孔令辰直言:“没想到今天会议这么顺利,明天还得去其他村子走访和实地调查产业发展情况,只有多走、多看、多问,才能更好厘清工作思路。毕竟‘脚下有土,心中有谱’啊。”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