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乡村振兴的“东山密码”
2022-04-25 12:5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卓琼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毕延熬最大的心愿是能住上几天不漏雨的房子。驻村第一书记谭翊泉雨天到访他家时,雨水正顺着屋顶的缝隙,淅淅沥沥地滴进屋内摆了一地的锅碗瓢盆中。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东山村是“十三五”省定贫困村。7年前,村里90%以上的村民还住着土坯房,100多人挣扎在贫困线上。2016年10月,31岁的谭翊泉刚刚接过东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重担,两个月后的这次入户走访,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谭翊泉当即决定要帮毕延熬达成心愿。按照县里当时的危房改造政策,改造需集中申报,等上大半年才能批下来。考虑到毕延熬的身体状况,为了和时间赛跑,谭翊泉来来回回在相关部门间跑了8次,筹集了5万多元。两个月后,毕延熬一家住进了新房。

  毕延熬一家的情况只是当时东山村的一个缩影,全村有58户人家要进行危房改造,这些任务在随后的几年里都完成了。

  与危房改造同等重要的,还有修路。东山村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坐船翻山再乘车,是村民出行的唯一方式,去一趟县城需要7个小时。

  在水上架路难度不小,谭翊泉最初的几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他先是用土坝铺路,可是土坝根本填不起来,后来又换成填充大石块,在一些水深十几米的地方,石块一丢下去就被冲走。直到他想出用钢管在湖底打桩再填石块的办法,路才一米米筑起来。

  一条200米的路,修了两个月。通路那天,村民都赶来现场见证这一时刻。几年里,东山村先后改扩建道路12.8公里,整村的路网组建起来,高速服务区直接通村。

  路通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移民文化广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照明路灯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先后落成,东山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在2017年年底脱贫摘帽。2018年2月,谭翊泉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东山村是一个典型的移民村,村里住着来自浙江、安徽、湖北等16省份107个姓氏的移民,矛盾纠纷多,工作协调难。起初,村民并不看好这个来自城里的年轻人,“这个城里来的年轻娃娃能分得清韭菜和葱吗?”即便是和谭翊泉一同办公的村干部,平均年龄也同他的父亲一样大。

  谭翊泉以“不当局外人”勉励自己。进村报到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谭翊泉吃住都在村里,他先后60余次入户调研,和村民同劳动、同生活,想办法让自己融入东山村这个大家庭。

  全村有两万余亩林地、5000余亩水域,村子紧临庐山西海,湖面点缀着60多个大小岛屿,永武高速横贯全境。长期以来,村民守着如画的风景却富不起来。

  借着村子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谭翊泉决定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东山村打造成“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不久后的发展产业村民代表大会上,谭翊泉大胆提出这一想法,却被泼了“三盆冷水”。

  不少村民听说“第一村”的字眼,说他不务实,搬着凳子起身就走;听说外地的老板要重金打造自家的房子,原本已经答应出租房子的8个村民,坐地起价,第二天就把老板吓跑了;开荒好不容易筹集的7万元启动资金,也被村民连夜拿了回去。

  那时谭翊泉几乎要放弃,几天后乡里通知要举办农民运动会,村“两委”多方努力,喊回了不少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回村组队参赛。比赛期间,陆续有在外打工的村民连夜买火车票回村加油助威。赛后庆功宴上,谭翊泉再次畅谈了“第一村”的构想,没想到获得了在场一众青年的支持。这群年轻人回家就做起来父母的思想工作,村“两委”工作局面得以一点点被打开。

  九江学院当即选派了一支由15人组成的博士团队,对东山村进行旅游规划、村庄规划和产业规划。谭翊泉走进每个村民小组开展“春风行动、乡村振兴”宣讲,和村民聊梦想。通过土地流转,村子建起了苗木、蔬菜、葛根等产业示范基地。18名成功乡贤成立了乡村旅游公司,募集资金5000万元推进整村田园综合体建设。

  产业发展了,村民腰包鼓了,村集体经济也日渐壮大。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不足2400元增至2021年2.8万元,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负债几千元增至2021年52.3万元。

  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也纷纷回村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如今的东山村,处处可见“旅游产业串线,瓜果花菜连片,民宿错位发展,鱼虾活跃水面”的兴旺景象。

  村子还成立了“公德银行”,将好人好事以积分制登记入册,以积分兑换信用,将村民的公德积分与银行信用分对接,首创“公德贷”。

  谭翊泉说,东山村有两个梦想:一是全力打造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二是举全村之力申报全国文明村镇。

  这些年驻村工作的点滴细节都被他写进日记本,6年里,谭翊泉写了40万字的扶贫日记。“撑起来是一把伞,俯下身是孺子牛。既然全体党员信任我,我就更应该坚守在扶贫一线,心系群众,扎根基层。”谭翊泉在扶贫日记中写道。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