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市古里镇坞坵村:扇动“云翅膀”,数字点靓“稻香村”
2022-08-26 14:21:00  来源:新华日报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关键词:#治理有效#

  风吹稻浪,白鹭翩翩,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时值暑期,常熟市古里镇坞坵村展现出江南水乡的宜人风貌,在这里,小朋友们尽情“撒欢”,摸鱼垂钓、下田插秧、编制稻草人……在这里,既可以体验到传统农耕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感受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活力。

  近年来,坞坵村把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不断激发内生动力,成为各方观光旅游、学习考察的“热门地”——村里建立“支部+合作社”的党建新模式,打响“坞坵”优质大米品牌;把“金稻穗”行动支部的先锋力量拓展到村级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打造具有“稻文化”特色的农文旅综合体;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发数字乡村管理系统,为乡村治理插上“云翅膀”。该村接连获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国家级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

  “新农人”:

  精细管理,为鱼米之乡“添色彩”

  沿着石板路走到坞坵村的西北角,波光粼粼,几百个钓位上,不时传来“又钓到一条”的惊喜声。

  米香、鱼鲜,这是江南人的“诗意美学”,也是坞坵人的现实生活。盐城人秦福全一踏进坞坵,“鱼米之乡”就在他的心里变得具象起来。那一刻,他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在这里创业,也要在这里享受生活。”

  2019年,秦福全找到村里,当年流转、整理出48亩水域,投资350万元,在粮田中心位置的横溇河和摇篮坝河建设了“壹稻垂钓”文化中心。秦福全坚持,垂钓中心的规划必须与坞坵的定位有机融合,“不能破坏乡村风貌,鱼塘的设计要符合乡村的整体风格。”如今,漫步“壹稻垂钓”,只见鱼塘四周是平整的粮田,景色宜人,270个钓台整齐排列在河的两岸,为美丽田园增添了新景。

  垂钓者在享受“渔之乐”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满满科技感。“我们利用物联技术,自动感知钓台以及塘下的情况。”秦福全介绍,首先,系统会自动提醒垂钓时长;其次,水下的感应设备,可以精准记录垂钓者当天的“战绩”,钓到的品种、重量等信息后台系统实时掌握,同时也会提醒鱼塘管理者,水下哪些种类的鱼需要补充。

  下一步如何打造“智慧农旅”,秦福全心中又有了新的计划。他透露,计划在垂钓区旁边,打造智慧采摘、开心农场体验区、田园课堂等项目,承接企业团建、假期亲子游、青少年课外实践,“把休闲观光农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真正将田园风光、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

  村干部:

  乡村上“云”,助力治理“数智化”

  “如照片所示,沿线村道有一处垃圾,请尽快处理。”村委会工作人员接到“坞坵村数字乡村”管理系统派单后,不到一刻钟就赶到现场,快速处理了问题。

  自今年建设了“云上坞坵”以来,全村上百位村民接入系统,他们不仅可以在线查询疫情防控、社保医疗、村公告等信息,还可以通过手机拍照、录像或录音上传等方式,及时反映村庄问题,方便村“两委”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放眼田间,智慧监测系统、植保无人机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各显神通,现代农业科技和大数据在农田里“碰撞”出火花。坞坵村党委书记唐青拿出手机,调出一张播种时农机作业轨迹图,对调研组说,“根据这张图,到了秋天,农机可以自动收割稻穗,省力气,效率也高。”有了农业科技助力,从前近百人耕种的3860亩地,如今,坞坵村聘请几十位“职业农民”就可以完成。唐青难掩骄傲地介绍,这其中有村里的种粮能手,也有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大家年收入可达15万元左右。随着坞坵水稻、文旅融合等产业的发展,全村年收入达149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4万元。

  “乡村治理,我们把网格管理精细到十户联防,出行码精准管理,村内村务、党建等相关信息都及时发布,村民足不出户,尽可掌握村情村况。”唐青说,村里5个党支部分布在合作社,基层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三会一课”、党建活动等重点工作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农忙耕作时,全村161名党员也能随时学习、交流。

  “原住民”:

  村民共参与,稻香“飘四方”

  年近70岁的王永全没想到,一部手机能让他的老年生活如此方便。

  “之前听说,智慧服务很好,老百姓最多跑一次,到我这儿更神了,我有什么需求,动动手指,村委会跑腿,我在家等着就行。”王永全以核酸检测为例说,有的老人排队不方便,可以在“云上坞坵”上联系网格员,说明原因,工作人员可以上门为老人做核酸。

  医疗报销、人社服务等,也大多是与网格员“线上沟通”,王永全有个明显感受:跑村委会少了,但觉得联系更紧密了,足不出户,也能随时了解村内村务、民事、党建等最新信息。

  乡村上“云”后,王永全还发现,村里更热闹了,远在上海、浙江的游客,都有来坞坵村旅游观光的。“我们村怎么就火起来了?”王永全常带着疑惑,与游客们攀谈。

  “我们在网上订了‘坞坵一日游’的项目。”

  “我是在直播间买过坞坵大米,想来看看咱这儿的米为什么这么香。”

  “这里有个VR农机,老师说,坐上就能感受到以前农民伯伯是怎么插秧、收割的,我要来沉浸式体验一把。”

  王永全心中的疑惑解开了,自豪感也油然而生。王永全也想为“禾美坞坵”代言。他和儿女准备拿出50多万元,把家里两层楼改造一下,腾出几间房做民宿,迎接四方宾客。

  【专家点评】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副研究员 赵锦春:

  坞坵村乡村治理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通过“支部+合作社”的组织创新,推出优质大米品牌,通过挖掘“稻文化”特色,打造农文旅综合体,又通过数字赋能,激活治理主体、汇集数字资源、唤醒地方文化、凝聚乡村认同,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增添了新动能:“智慧垂钓”增强了消费者用户体验,“物联网”重塑了现代农业生产流程,“云端沟通”推动了治理主体间的及时高效交流。

  坞坵村的经验启示我们,良好的乡村治理是“体”,数字化是“翼”。“数字乡村”助力下的现代化治理模式,能够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显著提升广大农民在乡村“智治”“善治”“德治”“自治”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苏百村联合调研组

责编:车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