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秋景,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巴仁宝勒格村3号大棚内,杨桂英一家正在有说有笑地栽种草莓苗子。“这几天正是种苗子的好时节,到冬天,香甜草莓又能火热上市了,可以持续销售到第二年6月份,一棚能收入四五万呢。”杨桂英笑着说。
巴仁宝勒格村位于乌拉特中旗政府所在地海流图镇东4公里,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该村有耕地2700亩,人均土地不足6亩,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都不高。
2021年开始,巴仁宝勒格村按照“村支部带领党员、党员带领群众”模式,结合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确立“党建引领、分类指导、项目支撑、农民增收”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以草莓、西梅、毛桃、樱桃等特色水果为代表的新型种植品种遍村开花。目前,全村有115座大棚、112座拱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改变村民的思想太难了,许多村民对于种植特色水果不认可,种不好、卖不出、不挣钱、谁来负责?”村书记杨勇对当时村民的疑虑记忆犹新。“于是挨家挨户走访、党员带头种植,随着第一年草莓喜获丰收,村民才逐渐放下顾虑,开始种植。”
当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进来,随之出现的种植问题也层出不穷。于是,村党支部积极行动起来,通过相关部门邀请专业技术人才,不定期深入大棚内,对浇水、防虫等管护措施手把手指导。“我们现在人人都是土专家,尤其在草莓和樱桃种植方面更是有成熟的技术支撑。”杨勇说。
通过探索和实践,如今,原来局限于一家一户生产的模式变成了“支部+合作社+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巴仁宝勒格村党支部利用生态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区位交通等叠加优势,以设施农业为基础,全力打造“生产+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全产业链。通过整合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2022年建成520平方米绿色有机果蔬集体产业园,为农户提供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服务,每年平均接待游客10万人次,不仅带动周边农产品贸易、度假区、农家乐等行业建设和发展,也带动村内农户收入持续增长,农村人气“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