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规划家乡 成果遍地开花 —— 云南曲靖完成1486个行政村村庄的编制并审批实施
2024-01-10 17:13:00  来源:乡村干部报网  作者:陈雨欣 袁海毅  
1

乡村干部报网
微信公众号

乡村干部报网
官方微博

  今年是云南省“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收官之年。曲靖市把这项行动作为“一把手”工程,在全省率先完成全部村庄的规划编制并审批实施。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培育发展的富民产业……一幅幅生动画卷正在曲靖乡村徐徐展开。

  群众满意不满意,成村庄规划“关键点”

  沾益区西平街道王家小村是典型的城郊融合村,过去因房屋老旧、环境脏乱差,上了街道的人居环境“黑榜”。如今,规划进了村,王家小村成了当地有名的“环境优等村”。

  王家小村的华丽蜕变,要归功于3张图纸。据了解,该村所有项目建设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布局图,底线管控图,规划示意图来执行。其中,第三张是专门绘制给群众看的。用不同颜色在图里标注出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三条管控线,确保群众看得懂、记得住、同遵守。

  以“干部规划家乡行动”为契机,王家小村多次召开党总支会、户主会、党员会、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统一思想,把群众当主人,引导群众全程参与村庄规划。有了群众的鼎力支持,王家小村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明确农民新建房位置和外观风貌,并狠抓规划执行。发动群众拆除危房34间,自筹资金统规统建完善道路、管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推动民居整体风貌统一化、具体户型协调化,逐步解决村庄风貌混乱、“建新房不见新村”的问题。

  王家小村是曲靖市“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一个小小缩影。自2021年7月以来,该市广泛动员1.1万名公职人员和能人回乡参与规划建设,把村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截至目前,该市1486个行政村、13181个自然村的村庄规划已全部完成草案编制、技术审查、县级审批程序,并在各行政村、自然村内进行公示。

  规划“画”在纸上,更要落在地上

  走进金龙街道马达村,干净古朴的农家小院、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在规划中尽可能保留房子原貌,为村子留住乡愁。”村党支部书记刘东明介绍。

  考虑到节约资金同时要留住乡愁,当地在规划中注重修旧如旧、废物利用,随后的施工中由街道班子成员负责包干,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就地取材美化庭院、菜园。

  在菱角乡菱角村,种植了大片的月季花,村民房前屋后、村内主次干道上,都种满各种绿植。“党组织统一发花种给大家,村民自发种!”村党总支书记李现友笑着说。

  规划画得再美,不落地就是空的。据曲靖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曲靖突出“党建+村庄规划”,建立市县两级牵头抓总、乡村基层主导推进、干部人才回乡规划、群众能人广泛参与、技术单位支撑的工作体系。强化乡村规划实施全过程管理,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村规划实施全过程监管专项行动,一月一排名通报,每月考核结果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市委、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常态化开展随机调研抽查,市级成立8个工作督导组“挂片督战”,深入村庄督查。

  规划只是第一步,要把产业“兴”在村里

  既要村庄美,更要村民富。

  王家小村过去也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借助规划的契机,沾益区委、区政府投入100余万元,为村庄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打造湖畔露营基地,村集体经济年收益突破了15万元。眼下,该村正打造农旅、田园、森林三大产业板块,谋划“人工萤火、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引得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发展。张倩辞去城里的工作,回村开起农家乐,一个月毛收入有3万余元。“日子肯定越来越好!”张倩满怀信心。

  马达村人均耕地少,村民收入主要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为主。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该村打造了绿色种植、特色养殖、清洁能源“三大产业”,推动群众增收。金龙街道党委书记刘元富表示,采取‘订单收购’模式发动群众种辣椒,通过“大户带动”模式发展山羊养殖和林下养鸡,现已打响了“不回家的羊”和“马达飞鸡”两个品牌。

  随着“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的深入推进,曲靖一批特色产业村庄脱颖而出。该市还积极划定集聚发展类村庄680个、整治提升类村庄518个、城郊融合类村庄232个、特色保护类村庄55个、搬迁撤并类村庄1个,通过村庄分类,有效控制村庄规模,科学配置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避免资金浪费和低效投入,更好地统筹村庄发展,提升乡村“颜值”,赋能“乡村兴”。

责编:尹丹丹